时间: 2025-05-10 07:5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3:46
鹿群多此住,因构白云楣。
待侣傍花久,引麛穿竹迟。
经时掊玉涧,尽日嗅金芝。
为在石窗下,成仙自不知。
这片鹿群多在这里栖息,因而在白云下搭建了栖息之处。
我在花旁等待我的伴侣,羚羊在竹林中缓缓穿行。
经过一段时间在玉涧边打水,整天嗅闻着金芝的芬芳。
我坐在石窗下,竟然忘却了自己已然成为仙人。
本诗采用了隐逸和田园诗的传统,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鹿、花、竹、玉涧等意象都蕴含着道家追求的自然哲学,反映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皮日休(约835年-883年),字阮,号丘壑,晚唐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山水自然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他的作品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世纷扰的逃避。
《鹿亭》这首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画面,然而深入分析则可以发现其背后深刻的哲理。诗中描写的鹿群、白云、花竹、玉涧与金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而诗人则在这一切中恬淡自适,似乎已然与世隔绝,达到了成仙的境界。
这首诗的意境悠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引麛穿竹迟”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生灵的悠然自得,而“尽日嗅金芝”的情景则引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一句“成仙自不知”则是一种对自我境界的反思,诗人似乎在此时此刻忘却了自我,沉浸于自然的洒脱与自由中。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融合了哲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透漏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气质。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宁静,显示出一种超脱和超越的境界。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诗中“鹿群多此住”的意思是?
“引麛穿竹迟”的意象主要表现什么?
诗中的“成仙自不知”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