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登京口玉山清音阁

《登京口玉山清音阁》

时间: 2025-05-10 09:12:14

诗句

策杖蹑江巘,临风倚梵楼。

秋天出远树,夕照见归舟。

清磬云中发,惊涛槛底流。

坐来尘境隔,疑是御风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2:14

原文展示:

策杖蹑江巘,临风倚梵楼。
秋天出远树,夕照见归舟。
清磬云中发,惊涛槛底流。
坐来尘境隔,疑是御风游。

白话文翻译:

我手持拐杖,缓步走过江边的山岗,
在微风中靠在佛教的高楼上。
秋天的阳光透过远处的树木,
夕阳的余晖照耀着归来的小船。
清脆的磬声在云中响起,
惊涛在栏杆下奔流不息。
坐在这里,尘世的喧嚣似乎隔绝开来,
我疑惑自己是否正乘风而游。

注释:

  • 策杖:手持的拐杖。
  • 江巘:江边的山岗。
  • 梵楼:佛教的高楼,通常用于礼佛或讲经。
  • 清磬:清脆的磬声,磬是佛教乐器,常用于寺庙。
  • 惊涛:汹涌的波涛。
  • 尘境:尘世的境界,指世俗的生活。
  • 御风游:乘着风在空中游玩,表达一种超脱的意境。

典故解析:

  • :与佛教相关,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欣赏与尊重。
  • 秋天:秋天常常被用来象征成熟与思考,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沉淀与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元徵,清代诗人,活跃于18世纪,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融入个人情感,细腻而富有哲理。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人生感悟的沉思。正值秋天,诗人通过描写秋日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内心的平和与对尘世的超脱。

诗歌鉴赏:

《登京口玉山清音阁》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首句“策杖蹑江巘”,让人感受到诗人悠然自得的行走姿态,既有对自然的亲近,又展现了老年人的从容。接下来的“临风倚梵楼”更是将诗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表现得淋漓尽致,微风吹拂,诗人倚靠在高楼,感受到一种恬静的宁和。

秋天的“远树”与“夕照”,描绘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夕阳的余晖照耀着归舟,隐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清磬云中发,惊涛槛底流”,将声音与景象结合,清脆的磬声与奔腾的波涛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与音韵美。最后两句“坐来尘境隔,疑是御风游”则是诗人的哲学思考,坐在这里,似乎与尘世的纷扰隔绝,产生了仿佛在风中游玩的幻觉,突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由境界的渴望,让读者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哲理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策杖蹑江巘:诗人手持拐杖,缓慢而稳重地走在江边的山岗,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状态。
  2. 临风倚梵楼:在微风中,诗人倚靠在高楼上,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3. 秋天出远树:秋天的阳光透过远处的树木,描绘出一幅温暖而宁静的画面。
  4. 夕照见归舟:夕阳照耀下,归来的小船点缀在水面上,增添了一种动感与生机。
  5. 清磬云中发:清脆的磬声从云中传来,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
  6. 惊涛槛底流:波涛在栏杆下涌动,表现出自然的力量与动感。
  7. 坐来尘境隔:坐在这里,似乎与尘世的喧嚣隔绝,表达了内心的宁静。
  8. 疑是御风游:诗人怀疑自己是否在风中遨游,象征着对自由与超脱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疑是御风游”以疑问的方式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
  • 对仗:全诗的句式结构整齐,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秋天”“夕照”“清磬”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超然的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深刻的哲理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巘: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高峰,诗人通过山水景象反思人生。
  • 梵楼:象征着精神寄托与信仰的力量。
  • 夕照: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美好瞬间的把握。
  • 清磬: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策杖蹑江巘”的意思是: A. 手持拐杖走在江边的山岗
    B. 快速奔跑在江边
    C. 乘船游江
    答案:A

  2. “临风倚梵楼”中的“梵楼”指的是: A. 高楼大厦
    B. 佛教的高楼
    C. 书楼
    答案:B

  3. 诗中表现出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名利
    B. 自由与超脱
    C. 财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比较《登京口玉山清音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刘元徵更侧重于内心的反思与哲理,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二月一日郡圃寻春二首 其二 午睡起 晓过丹阳县五首 雪後寻梅 过水车铺二首 和子上第春雹 宿化斜桥,见鸡冠花二首 太守赵山父命刘秀才写予老丑索赞 食莲子 初十日早炊蕉步得家书并家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辛字旁的字 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软骨头 牛眠地 包含夭的成语 嘴直心快 卜字旁的字 东方 入字旁的字 美人计 私谢 包含旁的成语 逼天 沾沾自衒 胸次丘壑 万金良药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鼻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