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4:02
心无可了何须了,道本无成作底成。
野性好为泉石伴,隐居不是为逃名。
心中无所牵挂,何必去追求了结?
道理本无成就,何必执着于成就。
自然的性情喜欢与泉水和岩石作伴,
隐居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逃避名声。
作者介绍:无愠,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
创作背景:在元代的社会背景下,士人面临着政治动荡与个人理想的矛盾,许多诗人选择隐居山林,以逃避政治的纷争和世俗的压力。无愠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理解与赞赏,并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名利的超脱。
《松岩杂言 其四》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中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第一句“心无可了何须了”直接指向内心的宁静,强调了内心的自由与解脱,告诉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心中若无牵挂,便不会被外界的名利所困扰。接下来的“道本无成作底成”,则是对世俗成就的反思,认为真正的道理并不在于外在的成就,而在于内心的领悟。诗人进一步通过“野性好为泉石伴”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追求自然与宁静,与泉水和岩石相伴,彰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而最后一句“隐居不是为逃名”则明确表明,隐居并非是逃避,而是一种自我选择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名声与地位的淡泊态度。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呼唤人们回归内心,追求真实的自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心无可了何须了”意指什么?
A. 追求完美
B. 内心无所牵挂
C. 逃避责任
“道本无成作底成”中“道”指的是什么?
A. 名声
B. 道理
C. 财富
隐居的目的是什么?
A. 逃避名利
B. 追求宁静
C. 享受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相比之下,无愠的诗更加强调内心的解脱与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