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5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0:31
恶湿偏宜燥,孤高性独成。
托根从石骨,结缕挂雕楹。
野烧不须畏,春风应有情。
爰居下流者,污辱总偷生。
这首诗的意思是:恶劣潮湿的环境反而更适合干燥的植物生长,孤傲高洁的性情自成一派。根系依附在坚硬的石头上,藤蔓缠绕着精美的柱子。对待野火毫不畏惧,春风到来时自然会带来温暖的情感。居住在下流的人,虽然受到了污辱,却依然能苟且偷生。
方士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江南,因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态度的独特理解。
《伊江杂诗》系列是方士淦在游历伊江时创作的一组诗篇,反映了他对自然环境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此首诗通过植物的生长特点,表达了对生活中高洁与低贱的对比,体现了诗人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这首诗以植物的生长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对环境与个体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开篇的“恶湿偏宜燥”道出了在恶劣环境中,反而能孕育出坚韧的生命,象征着在困境中成长的高洁人格。接下来的“孤高性独成”,强调个体的独特和不屈,表达了诗人对孤傲品格的赞美。
中间两句“托根从石骨,结缕挂雕楹”则形象地描绘了植物的生长状态,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对美的追求。结尾的“野烧不须畏,春风应有情”则显示出对自然力量的淡然态度,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从容与乐观,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情怀。
最后一句“爰居下流者,污辱总偷生”引入了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反思。尽管处于卑微和污辱之中,他们依然顽强生存,折射出人性中的坚韧与不屈。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与人生之间的关系时,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独特理解,也流露出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注。
本诗表现了在逆境中生存的高洁品质,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揭示出在困境中仍要坚持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中“恶湿偏宜燥”表达了什么样的环境适应能力?
A. 植物在良好环境中生长
B. 植物在恶劣环境中生存
C. 植物无法生存
D. 植物需要水分
“孤高性独成”中“孤高”指的是什么?
A. 低调谦逊
B. 孤傲高洁
C. 随和友善
D. 依赖他人
诗中提到的“下流者”主要指的是?
A. 社会精英
B. 生活富裕的人
C. 社会底层人群
D. 自然界的动物
与《登高》相比,方士淦的《伊江杂诗》更侧重于个体在逆境中的坚韧与生存,而杜甫的《登高》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的悲凉感。两者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探讨了个体在社会与自然中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