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7:59
人生当遗显,每淡布衣交。
谁肯居台阁,犹能念草茅。
朱轮来北阙,土室访西郊。
古道今还在,淳风近有巢。
人生应当把显赫的荣华抛弃,与普通的布衣交往。
谁愿意住在高台阁上,却仍能怀念草屋茅舍?
红色的车轮驶向北方的皇宫,我却向西郊的土屋访寻。
古老的道路如今依然存在,质朴的风情依然如昔,似乎已有人在此安家。
此诗在反映个人志向与社会地位的关系时,运用了不少典故和意象。例如,"朱轮来北阙"可以联想到古代官员的出行,表示权力的象征,而“草茅”则是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强调。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陆次云,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多反映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风格质朴自然,常以个人情感为基础,表达对社会的看法。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名利观念盛行的背景下,诗人对权贵和名利的反思,以及对朴素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与自我反省。
《志感》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情感与对生活思考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比显赫与平淡的生活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人生当遗显”直接表明了诗人的态度,强调人应该放弃追求名利,而与普通人交往,从而达到一种心灵的平静与自我实现。接着,诗人通过质疑“谁肯居台阁”的方式,指出了高位者往往难以怀念简单的生活,表达了对权贵生活的反感和对平民生活的认同。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向往的生活场景,古道依旧,淳风常在,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对自然与人情的向往与归属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旨在表达对名利的淡薄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和内心的平和。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布衣”指的是:
A. 富人
B. 普通人
C. 诗人
D. 官员
“朱轮”象征着什么?
A. 贫穷
B. 车马与权力
C. 自然
D. 乡村生活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向往
B. 蔑视
C. 无所谓
D. 依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次云与杜甫的作品都反映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但杜甫更加强调社会动荡对个人的影响,而陆次云则更加关注个人内心的感受与选择。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表现与时代背景上有所不同。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志感》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