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2:29
瑞鹧鸪
修行心炼似寒灰。
放下痴贪气色财。
人我怎生成道果,
是非难得产真胎。
无明灭尽朝金阙,
情欲俱忘拜玉阶。
修炼直须烟火灭,
为心低处有蓬莱。
全诗翻译:
修行的心境如同寒灰,必须放下对财富和色欲的执念。人和我,如何才能得到道果呢?是非难以产生真正的成就。若无明心灭尽,清晨时分才能朝拜金阙,情欲全然忘却,才能拜入玉阶之中。修炼的过程,必须让烟火都熄灭,唯有心灵沉静,方能达到蓬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金阙”和“玉阶”都与道教的神仙境界相关,描绘了修行者所追求的理想状态。“蓬莱”则是道教中人们向往的仙境,代表着修炼成功后的美好生活。
作者介绍:
谭处端,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道教思想,倡导修身养性,具有较强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瑞鹧鸪”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个人修行和内心的追求成为许多文人所向往的目标。诗中反映了对世俗欲望的抛弃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修行者内心的挣扎与觉悟。开篇以“修行心炼似寒灰”,生动地描绘了修行的艰难与内心的冷淡,暗示修行并非轻松之事。接着,诗人反思了世俗欲望对内心的困扰,强调放下痴贪的重要性。这种对物质欲望的否定,体现了道教思想的核心:追求精神的解脱与超越。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无明灭尽朝金阙”描绘出一种理想的境界,表达了对道果的向往。最后两句则以“烟火灭”为喻,强调修炼的过程需要放下外界的干扰,回归内心的宁静,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境界。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困惑向觉悟转变,展现了谭处端对道教修行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精神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世俗欲望的抛弃和对内心修炼的追求,倡导通过内心的净化与觉悟,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体现了道教的修身养性思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灰”象征什么?
A. 温暖的心境
B. 冷清的心境
C. 繁华的生活
“无明灭尽”所指的是?
A. 增长知识
B. 消除迷惑
C. 追求财富
诗人认为修行者需要放下什么?
A. 书本知识
B. 世俗欲望
C. 亲情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