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1:1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1:12:41
酬王元渤舍人方智善学士求余作墨竹一首
作者:刘一止 〔宋代〕
堂名似贤人似竹,
瘦节孤高照崖谷。
百年人与竹俱化,
尚有诸孙来借宿。
家风爱竹馀底事,
至今十饭九不肉。
惟应说食诳枯肠,
更写寒梢媚幽独。
王郎散带谈清虚,
为竹造门颜不忸。
方英炯炯貌臞甚,
门倚江干千个绿。
两家人物总风流,
石壁山前烟雨秋。
岂惟千首轻万户,
胸中世袭潇洒侯。
我乃痴绝非画绝,
怜此霜根贯金铁。
短绡淡墨持似公,
更听哦诗声激烈。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与人的关系,表现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提到,竹子似乎与贤人相似,瘦弱的节干高耸于崖谷之中。百年之后,人和竹子融为一体,依旧有后代前来借宿。家风中对竹子的热爱,说明了作者的生活简朴。即使饮食中十餐有九餐不吃肉,竹子依然能够在寒冷的季节里独自挺立。王郎谈论清虚之事,似乎也为竹子增添了风采。方英苍白瘦弱,门前绿竹成群。两位朋友的风流才气在石壁山前的烟雨秋景中展现。岂止是千首诗歌轻盈万户,心中却承载着世袭的潇洒气度。诗人自叹不是画竹的高手,但却对这霜雪中的竹根充满怜惜。最后,提到自己手握淡墨,倾听激烈的诗声,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作者介绍:刘一止,字惟良,号一止,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以清新脱俗和细腻见长。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宋代,时代背景是社会动荡与文人雅士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与人际关系,反映了作者对竹子的热爱及对清高品格的推崇。
整首诗以竹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竹子品格的崇敬与热爱。诗中的竹子不仅是自然界的植物,更是高洁人格的象征。竹子的瘦节与高洁,恰似贤人的品德,宛如诗人内心的追求。诗人通过“百年人与竹俱化”的意象,表达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及对后代的期许与寄托。家风中对竹子的热爱,反映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与高雅,尽管生活中“十饭九不肉”,但却可以在精神上保持清高。诗中的“寒梢”和“霜根”,则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坚韧与不屈。整首诗通过对竹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写,传达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反映了生活的简朴与内心的丰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百年人与竹俱化”意指什么?
“十饭九不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诗中“王郎散带谈清虚”反映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