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独居会稽官舍送僧游龟溪因记寄声弊庐

《独居会稽官舍送僧游龟溪因记寄声弊庐》

时间: 2025-05-02 12:45:12

诗句

老人年六十,生理常刺促。

归无一棱田,此事乱心曲。

妻孥渺相望,幼稚炯在目。

师今遇龟溪,山水无尽绿。

石壁严宝坊,泉甘宜杞菊。

但恐斋厨空,眼饱不救腹。

并山行径微,草露湿人足。

师访老人家,门前有修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5:12

原文展示

老人年六十,生理常刺促。
归无一棱田,此事乱心曲。
妻孥渺相望,幼稚炯在目。
师今遇龟溪,山水无尽绿。
石壁严宝坊,泉甘宜杞菊。
但恐斋厨空,眼饱不救腹。
并山行径微,草露湿人足。
师访老人家,门前有修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六十岁的老人,因年老体弱,生活节奏却依旧紧促。他归来时没有一块田地,这让他的心情变得烦乱不已。与妻儿相隔遥远,幼小的孩子在眼前闪现。如今他在龟溪遇见师父,四周山水青翠无尽。石壁上有严谨的宝坊,泉水甘甜,适合杞菊相伴。但我担心斋堂里空无一物,眼睛再饱也无法填饱肚子。山间小路蜿蜒,草露湿润了我的脚。师父拜访老人家时,门前有高大的修竹。

注释

  • 刺促:指心情焦躁或身体不适。
  • 棱田:一块田地的意思,暗指生活贫困。
  • 妻孥:妻子和儿女的合称。
  • 炯在目:形容幼小的孩子在眼前的情景。
  • 斋厨:指吃饭的地方,通常与清淡素食相关。
  • 杞菊:杞和菊都是常见的植物,寓意悠闲的生活。
  • 修竹:修长的竹子,常象征高洁和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一止,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刘一止晚年,反映了他对老年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家庭的思念。诗中既有对个人境遇的反思,也有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深入观察。

诗歌鉴赏

此诗以一个老人独居于龟溪的场景为背景,展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诗中的老人年近六十,身体常感不适,回到故乡却没有田地可归,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惆怅。通过对家庭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与渴望,尤其是对妻儿的牵挂。诗中提到的“幼稚炯在目”,不仅是对孩子的回忆,也是对往日生活的怀念。

在自然描绘上,诗中“山水无尽绿”展现了龟溪的美丽,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安逸的感觉。而“石壁严宝坊,泉甘宜杞菊”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强化了自然与人生活的和谐。同时,诗人又对生活中物质上的缺乏表示忧虑,“但恐斋厨空,眼饱不救腹”,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露无遗。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情的交融,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思考,既有对老年生活的感慨,也有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人年六十,生理常刺促。
    描绘老人年迈,身体状况不佳,心情常常焦躁。

  2. 归无一棱田,此事乱心曲。
    归乡却无田可耕,令他心情更加烦乱。

  3. 妻孥渺相望,幼稚炯在目。
    远方的妻儿让人思念,眼前却只见幼小孩子的身影。

  4. 师今遇龟溪,山水无尽绿。
    在龟溪的美丽自然环境中与师父相遇,心情稍有好转。

  5. 石壁严宝坊,泉甘宜杞菊。
    描写山水间的宁静与清新,适合品味生活的清淡。

  6. 但恐斋厨空,眼饱不救腹。
    虽然景致美好,但缺乏食物,光看并不能解决饥饿。

  7. 并山行径微,草露湿人足。
    描述山间小路的幽静以及清晨露水的湿润。

  8. 师访老人家,门前有修竹。
    师父拜访老人时,描绘出高洁的竹子,象征着高尚的品格。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眼饱不救腹”比喻光靠眼睛的享受无法填饱肚子,体现了对物质的渴望。
  • 对仗:诗中多处出现对仗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老人的描写,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悠闲生活的追求,最终形成了一种宁静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人:象征着智慧与经历,反映老年生活的无奈。
  • 龟溪: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安宁,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修竹: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质,体现了对人品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老人年六十”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A. 老人的快乐生活
    B. 老人的身体状况不佳
    C. 老人的丰收季节

  2. “眼饱不救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美景的享受
    B. 对物质缺乏的无奈
    C. 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3. 诗中的“修竹”象征了什么?
    A. 贫穷
    B. 高洁与坚韧
    C. 家庭温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的逃避。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境界。

诗词对比

  • 刘一止 vs 陶渊明
    • 两位诗人都对自然有深厚的情感,但刘一止更关注老年生活的无奈,而陶渊明则展现了对理想田园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读解与分析》
  • 《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史》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西江月 劝刘先生夫妇 西江月·小隐不容沙芥 西江月 西江月 其一 西江月 其一 解嘲 西江月·自性天中日月 西江月(武昌妓徐楚楚号问月索题) 西江月 冬至 西江月 马路所见 西江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潜濡默被 缠疾 盛古 豸字旁的字 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买名 酒肉兄弟 单人旁的字 盖开头的成语 琴师 平秩 必经之路 嘘寒问暖 款款之愚 包含挼的词语有哪些 黍字旁的字 包含诱的成语 羊字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