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2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24:38
观大龙湫一首
作者: 刘一止 〔宋代〕
峰头雁何在,井底龙不出。
吐作玉虹流,倒挂二千尺。
落涧势初缓,渐听转山急。
噀面飞雨过,著衣晨雾湿。
造物等幻戏,此地真绝特。
勿言王事劳,遇胜得小立。
惭愧大尊者,几载面青壁。
山高不碍见,泉声不妨寂。
在山峰的顶端,雁儿不知飞往何处,井底的龙却不见踪影。
水流如同玉虹一般吐出,悬挂着二千尺的高度。
水流落入山涧,初时缓慢,渐渐听到转山的急流声。
面庞被飞雨打湿,衣服沾满了晨雾的湿气。
自然的造化犹如幻影的戏剧,这里真是绝妙独特。
不要说王事劳累,能在这种胜景中小憩,已是幸事。
惭愧于大尊者,几年来面对此青壁无言以对。
高山并不妨碍视野,泉水的声音也不影响宁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一止,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览大龙湫期间,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观大龙湫》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通过“峰头雁何在,井底龙不出”开篇,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既突显了自然的神秘,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渺小与孤独。接下来的描写中,飞流直下的水流与晨雾飞雨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造物等幻戏,此地真绝特”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和存在意义的思考。诗的后半部分则流露出一种对世俗的反思,诗人似乎在逃避现实的忙碌,而选择在这片自然中小憩,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整首诗在描绘壮丽景色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哲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深度,是一首兼具美感与思考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反思,强调自然之美与人内心的宁静,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与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峰头雁何在”是什么意思?
A. 雁在飞翔
B. 雁不知飞往何处
C. 雁在树上
答案: B
“吐作玉虹流”中的“玉虹”指的是什么?
A. 雪
B. 水流
C. 彩虹
答案: B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A. 热爱
B. 无奈
C. 逃避
答案: 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与深刻的人生思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