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2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21:39
次韵郑维心贻卢叔才一首
作者:刘一止 〔宋代〕
朝行转木末,暮返循水涯。
生长山水间,途穷自知归。
万绪更扰扰,众目何睽睽。
有若脱牛,邂逅得此时。
坐念卢夫子,与世真背驰。
读书如董生,三载圃不窥。
清诗见真情,观者岂得疵。
春风入闾巷,烂熳百草菲。
摩腹忽起行,菜茹伤蕨薇。
平生经纶学,无术取世资。
贫交可相觅,叩门两无疑。
富贵不汝求,吾至君勿挥。
早晨沿着树梢走,傍晚沿着水边归家。
在山水之间长大,走到尽头便知道要回去。
心中万千思绪纷乱,众人的目光何其注视。
仿佛如同脱去牛皮,偶然得此良机。
我坐想起卢夫子,真与世俗背道而驰。
读书如同董生,三年田圃不曾窥见。
清雅的诗中见真情,观者怎能挑剔呢?
春风吹入街巷,百草芬芳烂漫。
摩挲着肚子忽然起身,菜茹和蕨薇伤了肚子。
我一生所学的才干,却没有办法谋生。
贫贱的朋友可以相寻,敲门却无人回应。
富贵不求于你,来到你面前请不要挥手。
作者介绍
刘一止,字梦舟,号一止,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歌以清丽脱俗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与友人郑维心、卢叔才的交往中,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官场与世俗生活的厌倦。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展现了他追求清新脱俗生活的心态。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清新脱俗的生活理想,展现了对世俗功名的淡薄。诗中,刘一止以行走于自然之间的画面,表达了自己的归宿感,这种归宿不仅是身体的归去,更是心灵的归宿。诗中提到的“坐念卢夫子,与世真背驰”,表达了他对世俗的反感与对清高理想的坚持。通过借鉴古人董生的经历,刘一止更是反映出读书与入世之间的矛盾。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感。春风、草菲等意象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末对贫贱交好的渴望,进一步展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富贵的淡然。
逐句解析
朝行转木末,暮返循水涯。
早上走到树梢,晚上又沿着水边回家。
生长山水间,途穷自知归。
在山水之间长大,走到尽头便知道要回去。
万绪更扰扰,众目何睽睽。
心中万千思绪纷乱,众人的目光何其注视。
有若脱牛,邂逅得此时。
仿佛如同脱去牛皮,偶然得此良机。
坐念卢夫子,与世真背驰。
我坐想起卢夫子,真与世俗背道而驰。
读书如董生,三载圃不窥。
读书如同董生,三年田圃不曾窥见。
清诗见真情,观者岂得疵。
清雅的诗中见真情,观者怎能挑剔呢?
春风入闾巷,烂熳百草菲。
春风吹入街巷,百草芬芳烂漫。
摩腹忽起行,菜茹伤蕨薇。
摩挲着肚子忽然起身,菜茹和蕨薇伤了肚子。
平生经纶学,无术取世资。
我一生所学的才干,却没有办法谋生。
贫交可相觅,叩门两无疑。
贫贱的朋友可以相寻,敲门却无人回应。
富贵不汝求,吾至君勿挥。
富贵不求于你,来到你面前请不要挥手。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的反思。通过自然的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生活理想紧密结合,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物质的淡然。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卢夫子”是指谁?
A. 孟子
B. 孔子
C. 卢仝
D. 屈原
诗中“读书如董生”中的董生指的是哪个典故?
A. 读书不成
B. 三年田圃不窥
C. 仕途无望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富贵不汝求”表达了什么态度?
A. 渴望富贵
B. 对财富的轻视
C. 对朋友的期望
D. 忧虑未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