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2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0:23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寒露时节,秋意渐深,清晨看着菊花开始变黄。千家万户的风扫落叶,成群的大雁随阳光而去。化蛤(指蛤蟆)为群鸟而悲鸣,收割的田地因早霜而心生畏惧。因此我明白了松柏的志向,四季常青,冬夏依然苍翠。
元稹,字微之,号梦得,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9年,卒于831年。他与白居易共为“元白”并称,擅长描绘生活中的细节,风格平易近人,诗中常带有深刻的人文关怀。
《咏廿四气诗》是元稹在观察自然变化、感悟人生哲理的过程中创作的。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特征与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寒露惊秋晚”便设定了一个秋意渐浓的场景,寒露的到来让人感受到季节的转变,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接着“朝看菊渐黄”,菊花的颜色变化不仅是自然界的表现,更是岁月流逝的象征,蕴含着对生命的哲思。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描绘了秋风萧瑟的景象,风中扫落的树叶和随阳而去的雁阵,传达出一种孤寂和无奈。而“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则是对自然界中生物变化的细腻观察,蛤蟆的悲鸣和农田的忧虑,进一步强化了秋天即将到来的寒冷与凋零。
最后两句“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以松柏的坚韧作为结尾,意在表达对坚韧品格的向往和对自然界永恒之美的赞美。诗人在秋天的感伤中找到了生命的坚韧,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变化,也有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与对生命坚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寒露是哪个季节的节气?
诗中提到的“菊”花逐渐变黄,象征着什么?
“万里雁随阳”中的“雁”象征着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