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0:28
孟子·良知良能
孩提亲长根天性,尧舜由来共一初。
情欲既趋天者灭,反疑性恶复何如。
在孩提时代,亲近根本的天性,尧舜时代的人们也都是这般纯朴。
当情欲趋向天性被抹杀时,反而怀疑人性本恶又该如何呢?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哲理性和人文关怀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思想活跃的时期,社会对人性的讨论愈发深入。陈普在诗中探讨了人性与天性的关系,反映了对教育和道德的关注。
这首诗从孩提时代的天性出发,探讨了人性与情欲之间的辩证关系。开篇的“孩提亲长根天性”强调了人性中的纯真与本质,结合“尧舜由来共一初”,更是将理想化的君主所代表的美德与每个人的本性相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对古代理想的追求,更是对当代人性的一种反思。
接下来的“情欲既趋天者灭”则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当人类的欲望与情感偏离了本性时,这种偏离是否会导致人性的丧失?最后一句“反疑性恶复何如”更是对人性本恶论的质疑,表现出作者对于人性复杂性的思考。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情感深邃而不失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通过探讨天性与情欲的关系,诗人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心的真实,保持对善良本性的坚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人性与天性之间的关系,质疑人性本恶的观点,表明内心的善良与纯真应当得到珍视与保护,反映出对教育和道德的深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尧舜”代表什么?
“情欲既趋天者灭”说明了什么?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