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孟子·良知良能

《孟子·良知良能》

时间: 2025-04-30 18:40:28

诗句

孩提亲长根天性,尧舜由来共一初。

情欲既趋天者灭,反疑性恶复何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0:28

原文展示:

孟子·良知良能
孩提亲长根天性,尧舜由来共一初。
情欲既趋天者灭,反疑性恶复何如。

白话文翻译:

在孩提时代,亲近根本的天性,尧舜时代的人们也都是这般纯朴。
当情欲趋向天性被抹杀时,反而怀疑人性本恶又该如何呢?

注释:

  • 孩提:指儿童时期,强调纯真无邪的天性。
  • 亲长:亲近、依恋,表示自然的倾向。
  • 根天性:本性,天生的性情。
  • 尧舜:古代贤明的君主,象征理想的治国者。
  • 情欲:指人的欲望和情感。
  • 天者:指天性或自然的本质。
  • :消减或消除。
  • 性恶:人性本恶的理论,源于荀子的观点。
  • 复何如:又该如何,表达疑问和困惑。

典故解析:

  • 尧舜:尧和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他们的治理被视为理想的政治榜样。提到他们,意味着强调人们的本性与道德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哲理性和人文关怀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思想活跃的时期,社会对人性的讨论愈发深入。陈普在诗中探讨了人性与天性的关系,反映了对教育和道德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孩提时代的天性出发,探讨了人性与情欲之间的辩证关系。开篇的“孩提亲长根天性”强调了人性中的纯真与本质,结合“尧舜由来共一初”,更是将理想化的君主所代表的美德与每个人的本性相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对古代理想的追求,更是对当代人性的一种反思。

接下来的“情欲既趋天者灭”则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当人类的欲望与情感偏离了本性时,这种偏离是否会导致人性的丧失?最后一句“反疑性恶复何如”更是对人性本恶论的质疑,表现出作者对于人性复杂性的思考。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情感深邃而不失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通过探讨天性与情欲的关系,诗人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心的真实,保持对善良本性的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孩提亲长根天性:指出人们在儿童时期的纯真本性,这是人类最初的状态。
  • 尧舜由来共一初:将古代贤明君主的德行与本性相结合,表明理想与本性并不矛盾。
  • 情欲既趋天者灭:当个体的情欲偏离了自然本性时,随之而来的将是本性的消亡。
  • 反疑性恶复何如:提出疑问,反思人性本善与本恶的争论,表现出对人性的复杂理解。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儿童纯真和成年后情欲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
  • 反问:最后一句的反问形式使得诗句充满思考,引人深思。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人性与天性之间的关系,质疑人性本恶的观点,表明内心的善良与纯真应当得到珍视与保护,反映出对教育和道德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孩提:象征纯真与无邪。
  • 天性:代表人类的本质与内在良知。
  • 尧舜:象征理想与道德的高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尧舜”代表什么?

    • A. 现代的君主
    • B. 古代理想的治国者
    • C. 儿童的天性
  2. “情欲既趋天者灭”说明了什么?

    • A.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 B. 人的情欲与天性相悖会导致本性的消亡
    • C. 人应该追求情欲
  3.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人性本恶
    • B. 对人性本善的反思
    • C. 对教育的批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中的关于人性的讨论
  • 《荀子》中的性恶论

诗词对比

  • 可以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进行对比,探讨人性与情感的交错,反映社会对个体情感的压迫与呼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论语解读》
  • 《荀子与人性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又浩歌吟二首 其一 首尾吟 其六十二 高竹八首 和孙传师秘校见赠 欢喜吟 贵贱吟 病酒吟 思义吟 君子吟 闻少华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遁迹销声 白黑分明 主阃 走之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小偷小摸 鬲字旁的字 出梅 辰字旁的字 砻斫 练子嘴 乱端 弋字旁的字 人不知,鬼不觉 天真烂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