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史下·江统

《咏史下·江统》

时间: 2025-05-07 10:10:53

诗句

卞庄已睨斗於菟,荛论方规逐五胡。

莫把乱华罪夷狄,鲜卑臣节过猗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0:53

原文展示:

卞庄已睨斗於菟,
荛论方规逐五胡。
莫把乱华罪夷狄,
鲜卑臣节过猗卢。

白话文翻译:

卞庄已经审视了与菟斗争的局面,
荛却在讨论方规,想要驱逐五胡。
不要把乱世的罪责归于夷狄,
鲜卑的臣节也比不上猗卢的气节。

注释:

  • 卞庄: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代表了正义与忠诚。
  • :意指一种斗争或争执。
  • :古代对某些人的称谓,可能指某位政治家或士人。
  • 五胡:指的是五个游牧民族,包括匈奴、鲜卑、羯、氐、乌桓等,他们在汉朝时期对中原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 :不要。
  • 乱华:指的是汉末三国时期的混乱局面。
  • 夷狄:指外族,特别是游牧民族。
  • 鲜卑: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
  • 猗卢: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忠臣,以其气节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诗作多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时局的感慨,风格典雅,常常借古人之言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社会动荡、民族纷争的历史阶段,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和人物的引述,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反思,呼吁正义与忠贞。

诗歌鉴赏:

《咏史下·江统》以历史为主题,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提到卞庄与菟斗,暗示了当时纷乱的局面,继而引出对历史的反省。诗中提到的“莫把乱华罪夷狄”,表达了诗人对外族侵扰的深恶痛绝,同时也对内部分裂的忧虑。鲜卑的臣节与猗卢的气节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忠臣难得的价值。整首诗不仅有历史的厚重感,更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卞庄已睨斗於菟:卞庄的目光已经投向了与菟的斗争,暗示着对权争的关注。
  2. 荛论方规逐五胡:荛在讨论如何制定规则来驱逐五胡,反映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3. 莫把乱华罪夷狄:不要把乱世的责任归咎于外族,显示出诗人对内忧外患的深刻理解。
  4. 鲜卑臣节过猗卢:鲜卑的臣节尚不及猗卢的气节,强调了忠诚与气节的珍贵。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鲜卑与猗卢的对比,突显出忠贞的稀缺。使用了隐喻和象征,菟斗象征着权力的争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忠臣气节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循环与人性善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卞庄:象征着正义与忠诚。
  • 五胡:象征着外族侵扰与民族冲突。
  • 猗卢:象征着忠臣的气节与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卞庄是代表哪种品质的角色? a) 胆怯
    b) 正义
    c) 背叛
    d) 贪婪

  2. “五胡”指的是哪类民族? a) 汉族
    b) 游牧民族
    c) 商族
    d) 乡村民族

  3. 诗中提到的“鲜卑”代表了什么? a) 忠臣
    b) 外族
    c) 内部纷争
    d) 文人

答案:

  1. b) 正义
  2. b) 游牧民族
  3. b) 外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侠客行》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侠客行》相比,陈普的《江统》更为注重历史的反思与政治的解析,而李白的诗则更强调个人的英雄气概与豪情。两者在表达情感上各有千秋,前者沉重,后者轻快。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词曲鉴》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曲歌辞。古离别二首 憩淮上观公法堂 寓言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有所思 送殷秀才南游 送萧炼师入四明山 寄陕府邓给事 尧歌(一作舜歌,赏郑氏庄客去妇) 游城南韩氏庄 送任载、齐古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彐字旁的字 白绢斜封 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猩红热 摘奸发伏 耳刀旁的字 说经 出谋献策 没齿难忘 髟字旁的字 军令如山 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墙面而立 子字旁的字 画虎类犬 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广字头的字 地上天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