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刘贡父西掖种竹

《次韵刘贡父西掖种竹》

时间: 2025-04-26 15:33:10

诗句

竹迷谁定知迷否,趁取滂沱好雨初。

栽向凤池吹律处,劚従芸阁杀青余。

迎风一啸朝回早,弄月相差直宿疏。

应怪籍咸林下客,相看不饮作除书。

〈仲冯方作左史,必与贡父并直于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10

原文展示:

次韵刘贡父西掖种竹
作者:苏辙

竹迷谁定知迷否,趁取滂沱好雨初。
栽向凤池吹律处,劚従芸阁杀青余。
迎风一啸朝回早,弄月相差直宿疏。
应怪籍咸林下客,相看不饮作除书。
仲冯方作左史,必与贡父并直于此。

白话文翻译:

这竹子谁能分清是迷还是不迷呢?趁着这滂沱大雨刚刚开始。
我把它栽种在凤池旁的吹律之处,彻底抛弃了田间的杂草。
迎风一啸,早早地回到朝晨,弄月之时却又显得疏远。
想必是怪那在咸林下做客的人,相对无饮,写下了这除书。
仲冯作为左史,定能与贡父平起平坐于此地。

注释:

  • 竹迷:竹子迷人,似乎让人难以捉摸。
  • 滂沱:形容雨势很大,倾盆而下。
  • 凤池:古代传说中的美丽池塘,常用来比喻幽雅之地。
  • 劚(qiā)従:劚是砍去、去除的意思,従是从、跟随的意思。
  • 朝回早:指早晨回家,表示时间的流逝。
  • 弄月:玩弄月亮,形容与月亮有关的活动。
  • 籍咸林下客:可能指的是一些在林中做客的人。
  • 除书:意为除去的书信。
  • 仲冯:仲冯是指历史上著名的左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颍滨,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的弟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悠远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辙与友人刘贡父的交往之中,表达了他对竹子的情感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诗中通过竹子的种植,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此诗以竹为题,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深厚情感与哲思。开篇提到“竹迷谁定知迷否”,即表现了竹子在自然中的神秘与迷人,仿佛竹子本身就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存在。接着,诗人通过“趁取滂沱好雨初”引入时节,展现了种竹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渲染了竹子的生长与生命力。

“栽向凤池吹律处,劚従芸阁杀青余”,则描绘出竹子的栽种地点和诗人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迎风一啸朝回早,弄月相差直宿疏”,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与竹子为伴的悠然自得,表现了一种归隐自然、心境平和的生活理想。

最后一联“应怪籍咸林下客,相看不饮作除书”,在轻松的氛围中,透露出一种对友谊的反思与遗憾。整首诗构建了一个清新自然、淡泊宁静的意境,体现了苏辙对友人、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竹迷谁定知迷否:竹子在自然界中如此神秘,谁能判断它是迷还是不迷。
    • 趁取滂沱好雨初:借助初春的细雨,适合竹子的生长。
    • 栽向凤池吹律处:选择在幽雅之处栽种竹子,显示出诗人的品位。
    • 劚従芸阁杀青余:比喻抛弃繁杂,寻求清新。
    • 迎风一啸朝回早:早晨迎风高歌,感受自然的气息。
    • 弄月相差直宿疏:在月光下,觉得与自然的距离渐远。
    • 应怪籍咸林下客:或许是那些过客不饮酒作诗的缘故。
    • 仲冯方作左史:提到仲冯,寓意诗歌的传承与交融。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使竹子充满生机。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友谊的珍惜。

意象分析:

  • :象征坚韧和高洁,寓意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代表滋润生命的力量,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凤池:表现出诗人追求雅致生活的理想之地。
  • :象征着纯洁与理想,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凤池”象征什么?

    • A. 凶险
    • B. 雅致
    • C. 浪费
    • D. 忍耐
  2. “竹迷谁定知迷否”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竹的厌倦
    • B. 对竹的迷恋
    • C. 对未来的无奈
    • D. 对友谊的期待
  3. 诗中“弄月相差直宿疏”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友人的怀念
    • B. 与自然的疏远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过去的追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竹石》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苏辙的《次韵刘贡父西掖种竹》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苏辙的诗更注重竹子的象征意义,而陆游则表现出对秋天的感慨,二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有较为全面的收录与分析。
  • 《古诗文网》:提供古诗的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 《苏辙集》:对苏辙的生平与作品有深入的了解。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四首 九日集独髻山 九日寄表叔贾司理 九日同诸贤登高甘泉山 其二 九日同魏懋忠冯用韫登显灵宫玉皇阁 其一 九日怨十章 其六 九日诣东庄遇水则舟之同黄子符李二生 九日对酒 九日柳州作 九日与诸僚长登茱萸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矢字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槛猿笼鸟 頁字旁的字 客体 干字旁的字 项庄舞剑 弄瓦之喜 遫见 仆媵 将遇良才 包含疫的词语有哪些 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鳥字旁的字 惛耄 沽名要誉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民谚 包含眷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