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5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0:29
《寄晁以道》
作者:陈师道 〔宋代〕
两官俱为邻,常若千里远。
经年不通书,子孰知我懒。
相期宇宙外,肯复校繁简。
我愚亦知此,子意岂不满。
子教东方生,自视何益损。
人言不当价,一钱万金产。
须子五千卷,丹笔校黄本。
子家太史氏,名成南北阮。
道山鸿雁行,岂惟私门衎。
功名须老大,四十未为晚。
快意会有违,急行宁小缓。
忽有河山阻,遂恐消息断。
我独不念此,人穷令智短。
子勿效我慵,书来慰愁眼。
这首诗表达了两位官员虽然是邻居,却常常感到彼此遥远,因久未通信而感到懒散。诗人希望能够在宇宙之际相约,却又不想去纠缠繁杂的事情。他自知愚笨,但朋友的心思又岂能不满?他提到朋友在东方教书,自认为对自己有何益处呢?人们说这些不值得,然而一文钱也可产生万金的价值。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写出五千卷的书,使用丹笔校对黄本。朋友家中有太史氏的名声,成就斐然。诗人感叹鸿雁在道山飞行,不仅仅是为了私人的门庭。功名应该要到老大时才会显现,四十岁并不是晚的时机。快速的欲望往往会与自己的意图相违,急行不如缓步。忽然间有河山的阻隔,便担心消息会断绝。诗人却不去担心这些,因为人穷则智短。希望朋友不要效仿自己的懒惰,来信安慰他那愁苦的眼睛。
作者介绍:陈师道,宋代诗人,字仲明,号庚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之一,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的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与友人晁以道之间的通信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由于两人都忙于官职,久未通信,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与友谊的珍贵。
《寄晁以道》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诗中通过描绘两位邻居官员之间的远隔,反映出人际关系的微妙与复杂。尽管身处同一个地方,但由于生活的忙碌与疏忽,彼此之间产生了隔阂。诗人用“千里远”形象地表现出心灵的距离,尽管地理上很近,却因缺乏沟通而感到遥远。
诗中提到的“子教东方生”,不仅是对友人身份的认可,也暗含了对友人学识的钦佩。而后面的“人言不当价,一钱万金产”,则是对世事的思考,强调了学识的重要性与价值。接着,诗人用“五千卷”与“太史氏”展现了对友人学术成就的期待,表现出他对于友谊与知识的重视。
对于人生的感悟,诗人指出“功名须老大,四十未为晚”,鼓励朋友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不必急于求成,反而要稳扎稳打。最后,诗人以“子勿效我慵”结束,表现出对友人的期望与寄托,表明即使生活艰难,也要保持对友谊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思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追求知识与成就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功名须老大”是指什么?
“两官俱为邻”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