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5:41
公诗端正道,亭亭如紫云。
落世不敢学,谓是诗中君。
独有黄太史,抱杓挹其尊。
韵出百家上,诵之心已醺。
黄锺毁少合,大裘摈不文。
世事如病耳,蚁斗作牛闻。
苦怀太史惠,养豹烟雨昏。
後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感悟和对高尚诗人的怀念。诗的风格端正而高雅,宛如紫云飘然。世俗中人不敢轻易模仿这种风范,称颂其为诗中之君。唯独黄太史(黄庭坚),他以杓形的姿态品味诗歌的尊贵。其韵律超越了百家之上,吟诵之时令人心醉神迷。黄钟的和声虽已稀少,大裘的华美却被摒弃于世俗之外。世事如同疾病,微小的争斗却如牛声般喧嚣。诗人心中苦怀太史的恩惠,如同在烟雨中抚养着豹的沉思。后世无高雅的学问,普遍流行的反而是平庸的许浑。
陈师道,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自然、人生哲理,并常常表达对古代诗人的景仰。
此诗写于诗人对西湖月夜美景的感受中,借此景抒发对古代高雅诗歌的怀念以及对后世诗风的失望。
本诗通过描绘诗歌的高雅与世俗的低沉形成鲜明对比。开篇以“公诗端正道,亭亭如紫云”揭示了诗歌的高洁境界,之后通过“落世不敢学”表达了对当下诗人及其作品的不屑,显现出一种对传统诗歌的崇敬。黄庭坚的出现,成为了诗中唯一的楷模。他的品位和艺术成就,是诗人心中永恒的标杆。接着,诗人又以“世事如病耳”来暗示,当下社会的浮躁与喧嚣,与古典诗歌的清逸相对比,显得格外沉重。
整首诗既有对古代诗人和诗风的美好回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挣扎,具有较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公诗端正道,亭亭如紫云。
这里讲述诗歌的正直与高雅,形象如同高耸的紫云,给人以美的享受。
落世不敢学,谓是诗中君。
说明世俗中的人不敢向此种高洁的诗歌学习,称其为诗中的君王。
独有黄太史,抱杓挹其尊。
只有黄庭坚这样的大诗人,能够理解并欣赏这种诗的尊贵。
韵出百家上,诵之心已醺。
他的韵律超越了所有的流派,吟诵之时令人陶醉。
黄锺毁少合,大裘摈不文。
表达古典音乐和高雅诗歌逐渐被世俗所抛弃的遗憾。
世事如病耳,蚁斗作牛闻。
形容当下社会的琐碎争斗,令人心烦意乱。
苦怀太史惠,养豹烟雨昏。
诗人怀念黄太史对他的恩惠,似乎在烟雨中抚养着一种孤独的思考。
後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
对后世诗人风格的批判,认为高雅的学问已不复存在。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古典诗人的追慕和对当代诗歌的失望,展现了诗人对高雅诗歌的向往与对世俗现实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黄太史”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黄庭坚
C. 苏轼
D. 杜甫
诗中“世事如病耳”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什么态度?
A. 赞美
B. 失望
C. 无所谓
D. 渴望
“黄锺毁少合”中“黄锺”代表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古典诗歌
C. 世俗生活
D. 时代变迁
对比陈师道的《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陈师道更侧重于对古典诗歌的怀念,而苏轼则展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