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开元寺佛钵诗

《开元寺佛钵诗》

时间: 2025-07-26 22:45:33

诗句

帝青石作绿冰姿,曾得金人手自持。

拘律树边斋散后,

提罗花下洗来时。

乳麋味断中天觉,麦麨香消大劫知。

从此共君新顶戴,斜风应不等闲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2:45:33

原文展示:

开元寺佛钵诗
作者: 皮日休 〔唐代〕

帝青石作绿冰姿,曾得金人手自持。
拘律树边斋散后,提罗花下洗来时。
乳麋味断中天觉,麦麨香消大劫知。
从此共君新顶戴,斜风应不等闲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用帝青石雕刻而成的佛钵,形状如绿冰般美丽,曾经被金人所持。斋戒结束后,在拘律树下,和提罗花相伴,我洗净了心灵的尘埃。乳麋的味道令人觉醒,麦麨的香气在大劫之后消散。从今以后,我们共同顶戴着新生的信仰,微风轻拂,必然不会平常。


注释:

  • 帝青石:一种青色的石材,常用于雕刻佛教器物。
  • 金人:指佛教金身或佛像。
  • 拘律树:佛教中的一棵树,象征着戒律与净化。
  • 提罗花:佛教中常见的花,象征纯洁与吉祥。
  • 乳麋:乳白色的小麋鹿,象征着纯真与灵性。
  • 麦麨:一种谷物,常用作佛教斋食。
  • 大劫:宇宙间的重大劫难,象征重生与觉醒。

典故解析:

  • 拘律树:与佛教的戒律相关,强调修行者的内心净化。
  • 金人:表示佛教的尊贵与信仰的力量。
  • 此诗通过对佛钵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佛教信仰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皮日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和佛教题材。他的诗往往富有哲理,富含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唐代,佛教文化盛行,寺庙成为文化交流和精神寄托的场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开元寺佛钵诗》以佛教器物——佛钵为切入点,通过对其形态、来源、使用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宗教信仰的深切体悟和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思考。首联“帝青石作绿冰姿”,以青石的美丽比喻佛钵的庄重,显示了其价值与神圣。次联“拘律树边斋散后”,描绘了在斋戒后的宁静与清净,暗示心灵的洗涤与升华。

诗中进一步描绘了对生命意义的思索,“乳麋味断中天觉,麦麨香消大劫知”,通过对自然的感知,感受到宇宙的变化与个人的觉悟。这种觉悟不仅是对佛法的理解,也是一种对生命和时间的反思,表达了对人世无常的深切感慨。

最后两句“从此共君新顶戴,斜风应不等闲吹”,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寄托与希望,象征着一种新的信仰与生活方式的开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皮日休的哲学思考与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帝青石作绿冰姿:以帝青石雕刻的佛钵,形态如绿冰般美丽,象征着神圣与珍贵。
    • 曾得金人手自持:这只佛钵曾由金人持有,暗示其神圣的传承。
    • 拘律树边斋散后:描绘斋戒结束后的宁静与清净环境。
    • 提罗花下洗来时:在提罗花下洗净心灵的尘埃,象征着内心的净化。
    • 乳麋味断中天觉:乳麋的味道让人觉醒,象征着灵性与启发。
    • 麦麨香消大劫知:谷物的香气在宇宙大劫之后消散,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悟。
    • 从此共君新顶戴:象征着与信仰共同承担新生的责任。
    • 斜风应不等闲吹:微风轻拂,暗示生活的美好与不平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冰姿”比喻佛钵的美丽。
    • 对仗:如“拘律树边斋散后,提罗花下洗来时”。
    • 象征:佛钵象征佛教的信仰与精神。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佛教器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信仰的虔诚、对内心净化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帝青石:象征着坚固与永恒的信仰。
  • 佛钵:象征着佛教的教义与心灵的寄托。
  • 拘律树:象征着戒律与内心的宁静。
  • 提罗花:象征着纯洁与吉祥。
  • 乳麋:象征着灵性与启迪。
  • 麦麨:象征着生活的丰盈与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开元寺佛钵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皮日休
    • D. 白居易
  2. 诗中的“帝青石”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坚固
    • C. 绿色
    • D. 神圣
  3. “拘律树边斋散后”的意象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斋戒后的宁静
    • C. 对信仰的怀疑
    • D. 人生的苦楚

答案

  1. C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题临安邱司马》 林逋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鹿柴》比较
    • 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开元寺佛钵诗》更侧重于佛教信仰的哲理,而《鹿柴》则更偏向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皮日休相关文献及传记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杨少监寄西征近诗来,因赋二绝为谢。诗卷第 忆昔 新馆 元夕 晓出古城山 缄口翁 丙戍闰七月九日,与王必大登姑苏台,招王浚 白云泉 十二月十八日海云赏山茶 峡州至喜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冉駹 示字旁的字 猛虎下山 保境息民 三点水的字 主者 草莽之臣 响珰珰 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打觑 此事体大 行同狗豨 戈字旁的字 包含矫的词语有哪些 土灶 黄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