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47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火云峥嵘水车鸣,行人畏热不敢宁。
萧然一马两园丁,缺月照我影伶俜。
荒鸡起早忽再唱,北斗低尽余三星。
扁舟菱歌正嫋嫋,丛冢鬼火何荧荧。
迎人渐见镜湖白,回首已失秦山青。
道边野店得小憩,一杯浊酒倾残瓶。
登盘绝爱畦韭美,轑釜未厌溪鳞腥。
丈夫所要饱辛苦,文叔尚困芜蒌亭。
火光映照着云彩,水车在鸣叫,行人们因酷热而不敢停留。
我孤独地骑着马,身边只有两个园丁,缺月照着我孤零的身影。
荒野中的鸡早早叫醒,北斗星已低垂,剩下了几颗三星。
小舟上的菱歌轻轻荡漾,坟墓旁的鬼火闪烁如星。
渐渐看到镜湖的白光,回头已失去秦山的青翠。
在路边的小店稍作休息,倒了一杯浑浊的酒,倾倒在残瓶中。
登高望远,极爱那畦韭的美好,但仍不厌倦溪里的腥味。
男子汉所追求的就是辛苦,文叔却仍困于芜蒌亭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激昂,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诗作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陆游游历途中,表达了他在夜行中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正值酷夏,行人因热而不敢停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情境的观察和体悟。
陆游的《自山中夜行还湖上》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诗的开头以“火云峥嵘水车鸣”引入,描绘了一个热闹而又略带压迫感的夏日夜晚。诗人通过“行人畏热不敢宁”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炎热天气中的无奈与不安,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接下来的“萧然一马两园丁”则将视角转向孤独的诗人自己,缺月的光辉照射下,显得更加孤单。这种孤独感在接下来的描写中不断加深,“北斗低尽余三星”不仅是对星空的描绘,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而“扁舟菱歌正嫋嫋”则带来了一丝生动的画面,诗人在夜色中听到水面上扁舟的歌声,仿佛感受到了一种生活的美好与宁静。但这宁静又被“丛冢鬼火何荧荧”打破,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死亡的存在。
最后几句,诗人写到在路边小店稍作休息,喝着浊酒,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坚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在艰难生活中的坚韧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夜行途中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孤独与理想的追求,以及在艰难困苦中仍不屈服的精神。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是哪个季节的特点?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缺月照我影伶俜”中“伶俜”是什么意思?
A. 快乐
B. 忧伤
C. 孤独
D. 兴奋
诗人所提到的“文叔”象征着什么样的人物?
A. 勇敢者
B. 安于现状者
C. 失败者
D. 成功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