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3:15
原文展示:
登苏门山泛舟百泉 其一 袁宏道 〔明代〕 食罢共成饭,来观泌水泉。废桥穿竹屿,小舫载茶烟。方外清溪寺,人间好畤田。那能营二项,风雨啸台眠。
白话文翻译:
饭后我们一起用餐,然后来观赏泌水泉。废弃的桥穿过竹林小岛,小船载着茶烟。在世外桃源般的清溪寺,人间有肥沃的田地。怎能同时经营两项事务,在风雨中在台上高歌而眠。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江苏吴县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学家、思想家,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三袁”,在文学上主张“性灵说”,强调文学要表现个性和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宏道在游览苏门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废桥穿竹屿,小舫载茶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的“方外清溪寺,人间好畤田”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那能营二项,风雨啸台眠”则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不愿被世俗事务所累,宁愿在自然中享受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宁静的自然生活,超脱尘世的纷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废桥穿竹屿”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繁忙的市集 B. 宁静的自然环境 C. 废弃的桥梁 D. 热闹的庙会
诗中的“小舫载茶烟”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的“方外清溪寺”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B.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C. 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D. 对繁华都市的向往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