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登苏门山泛舟百泉 其一

《登苏门山泛舟百泉 其一》

时间: 2025-05-04 03:33:15

诗句

食罢共成饭,来观泌水泉。

废桥穿竹屿,小舫载茶烟。

方外清溪寺,人间好畤田。

那能营二项,风雨啸台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3:15

原文展示:

登苏门山泛舟百泉 其一 袁宏道 〔明代〕 食罢共成饭,来观泌水泉。废桥穿竹屿,小舫载茶烟。方外清溪寺,人间好畤田。那能营二项,风雨啸台眠。

白话文翻译:

饭后我们一起用餐,然后来观赏泌水泉。废弃的桥穿过竹林小岛,小船载着茶烟。在世外桃源般的清溪寺,人间有肥沃的田地。怎能同时经营两项事务,在风雨中在台上高歌而眠。

注释:

  • 食罢:饭后。
  • 泌水泉:指泉水。
  • 废桥:废弃的桥。
  • 竹屿:竹林小岛。
  • 小舫:小船。
  • 茶烟:煮茶的烟雾。
  • 方外:世外,指超脱尘世的地方。
  • 清溪寺:寺庙名。
  • 好畤田:肥沃的田地。
  • 营二项:同时经营两项事务。
  • 啸台:高台,指在高处吟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江苏吴县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学家、思想家,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三袁”,在文学上主张“性灵说”,强调文学要表现个性和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宏道在游览苏门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废桥穿竹屿,小舫载茶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的“方外清溪寺,人间好畤田”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那能营二项,风雨啸台眠”则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不愿被世俗事务所累,宁愿在自然中享受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食罢共成饭,来观泌水泉”:饭后大家一起用餐,然后来观赏泌水泉。
  • “废桥穿竹屿,小舫载茶烟”:废弃的桥穿过竹林小岛,小船载着煮茶的烟雾。
  • “方外清溪寺,人间好畤田”:在世外桃源般的清溪寺,人间有肥沃的田地。
  • “那能营二项,风雨啸台眠”:怎能同时经营两项事务,在风雨中在台上高歌而眠。

修辞手法:

  • 比喻:“小舫载茶烟”中的“茶烟”比喻煮茶的情景,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对仗:“方外清溪寺,人间好畤田”中的“方外”与“人间”形成对仗,强调超脱与现实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宁静的自然生活,超脱尘世的纷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废桥:象征着被遗忘的过去。
  • 竹屿:象征着宁静的自然环境。
  • 小舫:象征着悠闲的生活方式。
  • 茶烟:象征着宁静的生活氛围。
  • 清溪寺: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理想之地。
  • 好畤田:象征着肥沃和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废桥穿竹屿”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繁忙的市集 B. 宁静的自然环境 C. 废弃的桥梁 D. 热闹的庙会

  2. 诗中的“小舫载茶烟”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的“方外清溪寺”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B.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C. 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D. 对繁华都市的向往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袁宏道的《登苏门山泛舟百泉》其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袁宏道的《登苏门山泛舟百泉》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袁宏道的诗更注重对超脱尘世的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袁宏道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明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鹧鸪天·席上作 荒口 临平道中 去年过弋阳访赵恂道通判,话西湖旧游,因题 樱桃花 醉落魄/一斛珠 与游子明同过石湖 羑里城 积雨作寒 衡州石鼓书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手字旁的字 人亡邦瘁 扩淡 包含似的词语有哪些 肥水不落外人田 韭字旁的字 径一周三 包含木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粗的词语有哪些 皮字旁的字 云户 饮噉兼人 退思补过 独拍无声 而字旁的字 鼓噪四起 糸字旁的字 识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