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重简王明府

《重简王明府》

时间: 2025-05-03 19:35:34

诗句

甲子西南异,冬来只薄寒。

江云何夜尽,蜀雨几时干。

行李须相问,穷愁岂有宽。

君听鸿雁响,恐致稻粱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5:34

原文展示:

重简王明府
作者: 杜甫 〔唐代〕

甲子西南异,冬来只薄寒。
江云何夜尽,蜀雨几时干。
行李须相问,穷愁岂有宽。
君听鸿雁响,恐致稻粱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西南地区的气候变化,冬天来临时只感到一丝寒意。诗人感到江边的云雾何时才能消散,而蜀地的雨水又何时才能停止。旅行途中,难免需要问候和交谈,但穷困的忧愁又怎能轻易解除。听着鸿雁的鸣叫,心中不免担忧,这样的天气会影响到稻米和粮食的丰收。

注释:

  • 甲子:指六十年一个周期的干支纪年,表示时间的变迁。
  • 薄寒:指寒冷的程度很轻,形容冬季的寒意。
  • 江云:指江上的云雾,代表天气多变。
  • 行李:指旅途中的行李,亦可引申为旅人。
  • 穷愁:指贫困与忧愁的结合,表达人生的困境。
  • 稻粱:稻米和粮食的统称,象征丰收。

典故解析:

  • 鸿雁:在古代,鸿雁常被用作传信的鸟,寓意着音信的稀缺和思念的深重。
  • 蜀雨:蜀地多雨,常常是诗人用来描绘天气的意象,象征着不确定和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一生经历了许多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杜甫漂泊生涯中,正值战乱频繁、民众生活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杜甫的《重简王明府》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冬季西南地区的景象与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开头两句,诗人通过“甲子西南异”和“冬来只薄寒”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暗示着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江云何夜尽,蜀雨几时干”则展现了自然的无常与人事的艰辛,江上的云雾和蜀地的雨水都象征着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使人感到窘迫与无奈。

“行李须相问,穷愁岂有宽”一句,深刻地揭示了在困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旅行者之间需要相互问候,但现实中的穷困和焦虑却无法轻易释怀。最后一句“君听鸿雁响,恐致稻粱难”,通过鸿雁的鸣叫,诗人将自然现象与生活困境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未来收成的不安。这种将外在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的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杜甫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云、雨、鸿雁,传达出他对生活的敏感与对社会现状的关注。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使得《重简王明府》成为了他众多作品中的一颗明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甲子西南异:西南的气候变化,感慨时间的流逝。
  2. 冬来只薄寒:冬天到来时,只有微弱的寒意,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孤寂。
  3. 江云何夜尽:江边的云雾何时才能散去,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
  4. 蜀雨几时干:蜀地的雨水何时才能停止,象征着生活的艰难。
  5. 行李须相问:旅途中需要问候,但身处困境。
  6. 穷愁岂有宽:贫困与忧愁难以缓解,表达了深切的无奈。
  7. 君听鸿雁响:鸿雁的鸣叫引发思索,象征着音信的稀缺与孤独。
  8. 恐致稻粱难:担心这样的天气会影响粮食的收成,具体化了诗人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云、雨比作生活中的困扰,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鸿雁的鸣叫被赋予了传递信息的功能,象征着人际关系的疏离。
  • 对仗:诗中句式对称,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杜甫对社会现状的敏感和对人性关怀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忧愁和生活的变幻无常。
  • :代表着困扰和烦恼,突显生活的不易。
  • 鸿雁:传递音信的鸟,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甲子”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天气现象
    • B) 时间的单位
    • C) 地方的名称
  2. “穷愁岂有宽”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希望
    • B) 无奈
    • C) 快乐
  3. 诗中提到的鸿雁象征着什么?

    • A) 丰收
    • B) 孤独与思念
    • C) 欢乐

答案:

  1. B) 时间的单位
  2. B) 无奈
  3. B) 孤独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与王之涣的作品都反映了对自然的感悟,但杜甫更加关注生活的困境,而王之涣则表现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两种不同的情感基调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和自然的不同关注点。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研究文章及诗词解析书籍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道中 次张守韵四首 次张守韵四首 次张守韵四首 次张守韵四首 次韵致明听琴 次韵赵清献阴字诗 次韵张守酴醾二首 次韵张守秋怀四首 次韵挹山亭张子猷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豕字旁的字 文武兼全 四通五达 谦恭下士 春蚓秋蛇 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卜字旁的字 言燕 退人坠渊 立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反治其身 离乡调远 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旁明 好善乐施 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