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3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5:34
重简王明府
作者: 杜甫 〔唐代〕
甲子西南异,冬来只薄寒。
江云何夜尽,蜀雨几时干。
行李须相问,穷愁岂有宽。
君听鸿雁响,恐致稻粱难。
这首诗描写了西南地区的气候变化,冬天来临时只感到一丝寒意。诗人感到江边的云雾何时才能消散,而蜀地的雨水又何时才能停止。旅行途中,难免需要问候和交谈,但穷困的忧愁又怎能轻易解除。听着鸿雁的鸣叫,心中不免担忧,这样的天气会影响到稻米和粮食的丰收。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一生经历了许多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
这首诗写于杜甫漂泊生涯中,正值战乱频繁、民众生活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
杜甫的《重简王明府》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冬季西南地区的景象与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开头两句,诗人通过“甲子西南异”和“冬来只薄寒”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暗示着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江云何夜尽,蜀雨几时干”则展现了自然的无常与人事的艰辛,江上的云雾和蜀地的雨水都象征着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使人感到窘迫与无奈。
“行李须相问,穷愁岂有宽”一句,深刻地揭示了在困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旅行者之间需要相互问候,但现实中的穷困和焦虑却无法轻易释怀。最后一句“君听鸿雁响,恐致稻粱难”,通过鸿雁的鸣叫,诗人将自然现象与生活困境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未来收成的不安。这种将外在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的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杜甫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云、雨、鸿雁,传达出他对生活的敏感与对社会现状的关注。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使得《重简王明府》成为了他众多作品中的一颗明珠。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杜甫对社会现状的敏感和对人性关怀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甲子”指的是什么?
“穷愁岂有宽”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鸿雁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