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3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2:28
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
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
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
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
我回到朝廷却无法与你相见,蜀地的使者突然传来你的死讯。
空虚地经过金华省,与其说我像地下的游子,倒不如说我身在这里又有何用?
我愿为你折下丹槛,来表达对你的敬意,泪水流淌,友人的离去如白云般漫长。
我在诗歌上独自名留青史,却只能让故人感到伤痛。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歌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怀和历史感而著称,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生活困顿,作品多反映战争带来的苦难与人间疾苦。
《闻高常侍亡》写于杜甫在忠州的时期,正值战乱频仍、动荡不安的时代。高常侍是杜甫的好友,此诗是他对好友逝世的哀悼,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感慨与对旧友的深切怀念。
这首诗以哀伤的基调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友情的珍贵。诗人在表达对高常侍逝世的哀悼时,使用了“归朝不相见”这一句,显示了他对友人的惋惜和无奈,仿佛一个音讯全无的朋友,让人心中更加悲痛。接下来的“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虽然身在世上,却感到如同死去一般的失落。这里的“地下郎”不仅指代逝去的友人,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一句,诗人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敬意,愿意为其折下红色的栏杆,象征着对高常侍的怀念与敬仰。而“哭友白云长”则是情感的升华,表明了失去朋友的痛苦是何等的漫长与深重。最后一句“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则反映了杜甫对自己诗名的自省,虽然在诗坛上有一席之地,但失去朋友的痛苦却让他感到无比的孤独与悲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充分体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悲痛。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体现了杜甫对友情的珍惜与对社会动荡的悲痛。
诗中提到的“蜀使”指的是谁?
“致君丹槛折”中的“丹槛”象征什么?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