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3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6:04
奉和薛员外谊赠汤评事衡反招隐之迹兼见寄十二韵
作者: 皎然 〔唐代〕
喜友称高儒,旷怀美无度。
近为东田诱,遂耽西山趣。
庭有介隐心,得无云泉误。
府公中司贵,频贻咫尺素。
郡佐仙省高,亦赠琼瑶句。
诮兹长往志,纡彼独游步。
禅子方外期,梦想山中路。
艰难亲稼穑,晨夕苦烟雾。
曷若孟尝门,日荣国士遇。
铿锵聆绮瑟,攀折迩琼树。
幽践随鹿麋,久期怨蟾兔。
情同不系舟,有迹道所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朋友是高雅的学者,心胸开阔,难以用言语形容其美好。最近朋友被东田的诱惑所吸引,从而沉迷于西山的乐趣。庭院中有隐士的心境,难免会因云雾而迷失方向。官府中人位高权重,常常寄来书信。而郡佐的地位也很高,赠送给诗人美妙的诗句。诗人自嘲渴望出游的志向,却又在独自游历的道路上徘徊。禅僧期待在世外隐居,梦想走在山间小路上。艰辛的农耕生活让人早晚都在烟雾中苦苦挣扎。与其如此,不如孟尝君的门户,日常能够遇见国士。铿锵的瑟声在耳边回响,攀折近旁的琼树。幽静的足迹随鹿和麋鹿而去,长久以来怨恨月兔。情谊如同没有系绳的船,难免被世道所累。
作者介绍:皎然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公元八世纪,活动于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皎然与友人薛员外之间的赠答,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绪和理想追求。
这首诗以“友谊”为主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友人的赞美,诗人展示了高雅的学问和开阔的心胸,体现了唐代士人的理想气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东田”、“西山”、“云泉”等,既反映了世俗的诱惑,也表现了对自然宁静生活的渴望。通过对比,诗人展示了在繁忙世俗与追求隐逸之间的挣扎。
整首诗结构严谨,十二句分为两部分,前六句描绘友人的品德与生活状态,后六句则转向自我反思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唐诗的高雅与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田”主要象征什么?
A. 田园生活
B. 世俗的诱惑
C. 自然的宁静
D. 学问的追求
“情同不系舟”这句中“舟”比喻什么?
A. 友谊的牢固
B. 自由与无拘束
C. 生活的漂泊
D. 隐逸的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