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1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15:53
杂记五言十首
——刘克庄
履霜行于野,绝粮厄于陈。
伯奇父逐子,仲尼天戮民。
在寒霜覆盖的野外行走,粮食已经断绝,被困于这个艰难的时刻。伯奇驱逐自己的儿子,而仲尼却让天下的百姓遭受惩罚。
刘克庄(1187-1269),字梦阮,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五言诗闻名。他的作品通常反映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个人的哲学思考。
本诗作于南宋时期,时局动荡,民生困苦。刘克庄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人性深刻的思考。
刘克庄的《杂记五言十首》通过简练的语言,呈现出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诗的开头“履霜行于野”,描绘了一个寒冷的环境,象征着人们在困境中的无奈与艰辛。接着“绝粮厄于陈”,则直接揭示了社会的饥荒与困苦,表现出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无奈批评。
在后两句中,诗人提到“伯奇父逐子”,引入历史典故,伯夷被迫逐出自己的儿子,展现了家庭破裂的悲剧。而“仲尼天戮民”则是对孔子思想的反思,指责在政治混乱中,普通百姓遭受的苦难。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也反映了诗人对伦理道德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简洁而深刻,运用典故和生动的意象引发读者的思考,展现了刘克庄作为诗人的深邃与敏感。
全诗围绕社会困境与人性思考展开,呼唤对底层民众的关注,表达对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
选择题:诗中“伯奇父逐子”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填空题:诗的第一句描绘了____的环境。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仲尼”指的是宋代的一个哲学家。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