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岳麓书院纪事 其四

《岳麓书院纪事 其四》

时间: 2025-05-02 07:58:31

诗句

红尘不到白云根,古佛南朝寺独尊。

衡岳送青当户牖,潇湘飞绿上山门。

混茫一气同阊阖,兴废千年费讨论。

残缺泰和留片石,几番剔藓手亲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8:31

原文展示:

红尘不到白云根,古佛南朝寺独尊。衡岳送青当户牖,潇湘飞绿上山门。混茫一气同阊阖,兴废千年费讨论。残缺泰和留片石,几番剔藓手亲扪。

白话文翻译:

红尘的纷扰无法触及白云的根基,古老的佛教寺庙在南朝时独自显赫。衡山送来的青翠景色透过窗户,潇湘的绿意飞翔在山门之上。混沌的气息弥漫,犹如阊阖门一样,兴衰的事情千百年来都难以评说。残缺的泰和留下了一块石头,几度剔除苔藓,亲手摸索其表面。

注释:

  • 红尘:喧嚣尘世,泛指世间的繁杂。
  • 白云根:指高远的境界或清净之处。
  • 古佛:指古代的佛教寺庙。
  • 南朝:中国历史上南朝时期。
  • 衡岳:指衡山,著名的山脉。
  • 潇湘:指潇水和湘江,代表山水美景。
  • 阊阖:古代城门,象征出入的门户。
  • 泰和:可能指泰和寺,留有历史遗迹。
  • 剔藓:清除苔藓,象征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炘(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其作品常融入佛教思想,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岳麓书院纪事》是徐炘在岳麓书院游览时的感悟,书院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学府,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书院的关系,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沉思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合了历史与哲理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开头的“红尘不到白云根”蕴含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强调了心灵的宁静和追求的高远。诗中提到的古佛寺庙,象征着文化的根基和精神的寄托,反映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衡岳送青当户牖,潇湘飞绿上山门”将自然景观与书院环境紧密结合,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展现了书院的优雅与自然的和谐。后面几句则转向对历史的思考,混沌的气息和兴废千年的讨论,提醒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体的生命显得多么渺小,但又是多么值得珍惜。

最后两句“残缺泰和留片石,几番剔藓手亲扪”则表现出作者对时间流逝和历史遗迹的深切关注,剔除苔藓的动作象征着对历史的探索与追寻,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手动的温度与情感,给人以温馨和亲切之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尘不到白云根: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然,白云根象征着清静和高远之境。
  2. 古佛南朝寺独尊:古老的佛教寺庙在南朝时期独尊,反映出历史的厚重感。
  3. 衡岳送青当户牖:衡山的青翠景色从窗户透入,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4. 潇湘飞绿上山门:潇湘的绿意飞扬,表现自然的生机与书院的和谐美。
  5. 混茫一气同阊阖:混沌的气息如阊阖门般交融,暗示历史的复杂与难以评说。
  6. 兴废千年费讨论:历史的兴衰变化,千年之事难以评判,反映了时间的无情。
  7. 残缺泰和留片石:泰和寺的残缺遗迹,象征着历史的遗留和文化的传承。
  8. 几番剔藓手亲扪:亲手剔除苔藓,表达对历史的探索和对文化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红尘”比喻世俗生活,增强诗意。
  • 对仗:如“红尘”与“白云根”,形成鲜明对比,增添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象被赋予了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文化的珍惜。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尘:象征世俗的烦恼与纷扰。
  • 白云:象征高远和清净的境界。
  • 古佛寺:象征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厚重。
  • 衡岳: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宁静。
  • 潇湘: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 残缺泰和:展示历史的遗留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尘”指的是什么? A. 高远的境界
    B. 世俗生活的烦恼
    C. 自然景观
    D. 历史的遗迹

  2. “衡岳送青当户牖”中的“青”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青翠的景色
    C. 书院的门
    D. 古寺的建筑

  3. 诗中提到的“古佛寺”象征什么? A. 自然风光
    B. 传统文化和历史
    C. 世俗生活
    D. 个人情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徐炘的《岳麓书院纪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对自然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徐炘以书院为背景,强调人文与自然的融合;而王维则通过山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都展现了清新宁静的意境,但徐炘更重历史与文化的交融,王维则更偏向于自然之美的独立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徐炘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山水诗的艺术特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巫山一段云 题通仙观 巫山一段云 卜居西关,好山万叠,河在其中 巫山一段云 劝世 巫山一段云 龙阳观九日 巫山一段云 道友坚留住冬圣地,西北有缺, 巫山一段云 先天观作 巫山一段云 携杖上禅房山 巫山一段云 悼友 巫山一段云 前题 巫山一段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鸟啼花怨 要害 戈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敉谧 糸字旁的字 爱生恶死 音字旁的字 捋袖揎拳 知其不可而为之 畏垒 包含謡的词语有哪些 捎关打节 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死而后止 疏脊 鬯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