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5:39
《转调二郎神(四和)》
作者:刘克庄 〔宋代〕
近来塞上,喜蜡弹羽书清省。
更万灶分屯,百年和籴,惭愧而今半省。
蒙鞑残兵骑猪遁,永绝生侵省。
做个太平民,戴花身健,催租符省。
何幸。行人来密,佥军抽省。
但进有都俞,退无科琐,不用依时出省。
子厚南宫,仲舒四掖,又报岑参东省。
趁此际纳禄悬车,亦为大司农省。
最近在边塞,听闻蜡弹羽书传来的消息很清晰。更有无数的灶火分布在各个屯地,百年来的和籴(粮食买卖)让我惭愧,如今只剩下一半的富裕。蒙古残兵骑着猪逃跑,生灵的侵扰终于结束。做一个安稳的百姓,戴上花冠健壮,催促租税的符文。多么幸运,来往的行人频繁,军队的抽调也在进行。然而,进攻有指挥,撤退无细节,不用再依赖固定的出征时间。子厚在南宫,仲舒在四掖,又传来了岑参东边的消息。趁此机会,设立禄位和悬车,也算是为大司农出力。
《转调二郎神(四和)》通过描绘边塞的现状,展现了刘克庄对国家局势的敏锐观察与思考。诗中使用了大量的生动意象,如“蜡弹”、“万灶分屯”,这些细节不仅描绘了边境繁忙的景象,也隐含了对百姓生活的关切。诗人在叙述中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战乱结束的喜悦,也有对过去困境的惭愧。
同时,该诗还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尽管经历了许多苦难,诗人仍然希望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做一个“太平民”。这一情感贯穿全诗,营造出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战乱带来困扰的反思,以及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