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小学识愧

《小学识愧》

时间: 2025-05-06 19:05:23

诗句

指点方名屑训蒙,一方才解四方通。

定知第一番开说,万水朝宗是正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05:23

原文展示:

指点方名屑训蒙,一方才解四方通。
定知第一番开说,万水朝宗是正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指引和教育的过程,像是教导小孩子一样,虽然在某一方面有所了解,但实际上却能通达四面八方的知识。要知道,最重要的道理是,万水都朝着宗教的方向流去,这里指的是一切都归于正道。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点:指教、指引。
  • 方名:各方的名声或学问。
  • 屑训蒙:微不足道的教导,指幼稚的教育。
  • 一方才解:某一方面的才智或理解。
  • 四方通:能够理解四面八方的知识。
  • 定知:一定能够知道。
  • 第一番:最主要的事情或道理。
  • 万水朝宗:万千河流都朝着宗的方向流,象征着归一的道理。

典故解析:

  • “万水朝宗”出自《庄子》,原文是“万水归宗”,意指万千河流最终汇聚于大海,比喻事物的最终归属或目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多作诗词,风格清新,注重寓意与哲理。他的作品往往蕴含深刻的道理,具有启发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的时期,教育受到重视,诗人借此表达对知识与教育的看法,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知识的广泛性。

诗歌鉴赏:

《小学识愧》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教育哲学,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揭示了知识的多样性和教育的重要性。开头的“指点方名屑训蒙”一语,表面上是对教育的谦逊自省,实际上却隐含着对教育者的期望,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教导,打开孩子们的智慧之门。

接下来的“一方才解四方通”则强调了知识的广泛性。虽然个体的理解可能局限于某一方面,但通过教育的引导,这种局限性可以被打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教育的信仰,认为教育能够引领人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达到更高的境界。

最后一句“万水朝宗是正东”生动地表现了所有知识和智慧的最终归宿,象征着文化与道德的统一。这既是对教育目的的总结,也是对人生道路的指引,强调了追求真理与正道的重要性。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教育的深刻理解,更渗透着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现了宋代人文精神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指点方名屑训蒙:在这里,诗人用“指点”表达教育的过程,而“屑训蒙”则表明这种教育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强调教育的谦逊和起点。
  • 一方才解四方通:强调虽然在某一领域有所了解,但通过教育能够通达更多的知识,体现了教育的广泛影响。
  • 定知第一番开说: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即开启智慧,启发思考。
  • 万水朝宗是正东:最终所有的知识和智慧都归于正道,象征着终极目标和理想。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一方”和“四方”的对比,展示知识的局限与广阔之间的张力。
  • 比喻:用“万水朝宗”比喻知识与真理的归宿,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知识的广泛性,倡导对真理和正道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知识的流动性和广泛性,万水归宗则表达了知识的统一。
  • :象征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价值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水朝宗”意指什么? A. 河流的归宿
    B. 追求真理
    C. 教育的重要性
    D. 知识的多样性

  2.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看法? A. 直接陈述
    B. 比喻和对比
    C. 叙述个人经历
    D. 描述自然景观

答案:

  1. A、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小学识愧》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前者强调知识的教育和引导,而后者则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都是对人生不同方面的探讨,体现了宋代与唐代文化的延续与变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满江红 宿迁道中 郡城送诸兄弟北归昔年此日别汪容甫处 寄陇西观察赵韫退先生 滇南 过张睢阳故里 镇远舟行 满江红 悼亡 门人蒋纯甫自吴淞来访诗以慰之 君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刀字旁的字 艰难险阻 血字旁的字 征序 前怕狼,后怕虎 水牛儿 骄结尾的成语 齿字旁的字 耳目之欲 深宅大院 紫花 厥昭 包含腌的词语有哪些 见字旁的字 共为唇齿 横驱别骛 门字框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