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3:53
过临淮故里
作者: 韩偓 〔唐代〕
交游昔岁已凋零,
第宅今来亦变更。
旧庙荒凉时飨绝,
诸孙饥冻一官成。
五湖竟负他年志,
百战空垂异代名。
荣盛几何流落久,
遣人襟抱薄浮生。
交游的旧友早已凋零,如今的家宅也变得陌生。旧时的庙宇荒凉,供奉的祭品早已断绝,后代的子孙们为饥寒而困苦,连一官之职也难以维持。五湖四海的梦想最终未能实现,纵然经历百战,却只留下了不同朝代的名声。荣华盛世又有多少,终究流落已久,只能淡然面对这薄薄的浮生。
韩偓(约792年-约866年),字少微,唐代诗人,生于今安徽省。他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人情世态和自然景观,尤其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
《过临淮故里》写于作者回乡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昔日繁华的感慨。诗中流露出诗人对人事变迁、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悲伤。
《过临淮故里》通过对故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开篇两句“交游昔岁已凋零,第宅今来亦变更”直入主题,揭示了友情的消逝与家园的变迁,给人一种时光流转的无情感受。接下来的“旧庙荒凉时飨绝”则进一步刻画了故乡的荒凉,旧时的庙宇如今已无祭品,象征着人们对神灵的信仰与依靠的丧失。
“诸孙饥冻一官成”句中,诗人不仅表现了对后代的关心,也隐含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表现出时代的艰辛与无奈。接着“五湖竟负他年志,百战空垂异代名”进一步强调了理想与现实的背离,曾经的壮志未能实现,留下的只是历史的遗憾。
最后两句“荣盛几何流落久,遣人襟抱薄浮生”以哲理的视角总结全诗,承认荣华富贵如梦似幻,最终归于沉寂。诗人用深邃的情感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回乡抒怀,表现了对故乡变迁的感慨、对旧友离去的惋惜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珍视生命的哲学态度。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的情感基调,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理想、故乡情怀及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韩偓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旧庙”象征什么?
A. 信仰的存在
B. 文化的传承
C. 信仰的失落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的美好
B. 乡愁与变迁
C. 自然的壮丽
《过临淮故里》与杜甫的《登高》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但韩偓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怀念,而杜甫则兼顾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反映出各自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风格。
通过以上各部分内容的分析与探讨,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过临淮故里》这首诗的魅力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