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1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17:48
答友人见寄酒
作者:韩偓 〔唐代〕
虽可忘忧矣,其如作病何。
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
虽然可以借酒消愁,但又何尝不如生病呢?
酒液淋漓洒满衣袖,更激发了我那楚地的狂歌。
“楚狂歌”可理解为楚国的骚人乐士所作的狂放歌曲,常用于表达悲伤或激烈的情感。韩偓所提到的“楚狂”,暗指离愁别绪的情怀,通常与杜甫、李白等人的作品相联系。
韩偓(约802年-约853年),字少游,号太白,唐代诗人,生于陕西,后仕于南方,影响广泛。其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擅长表现人情冷暖和社会生活。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诗人中年时期,生活经历了官场的沉浮与个人的情感波折。此时,诗人与友人相聚,抒发了因酒而生的复杂情感。
《答友人见寄酒》是一首描绘饮酒后心情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篇以“虽可忘忧矣”引入,表面上看似是在赞美酒的消愁功能,实际上透漏出一丝无奈与悲凉。诗人意识到,尽管酒可以暂时驱散烦忧,但内心的病痛却难以根除。“其如作病何”一句,表现出诗人对生活苦闷的深刻认识,透露出一种对人生苦涩的感叹。
下联“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则展示了诗人饮酒后的激烈情感。酒液洒满衣袖,象征着诗人内心情感的外溢,愈加情绪激动。在这里,韩偓通过楚狂歌的引入,传达了诗人对楚地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也暗示出他内心的激荡和对现实的不满。
整体而言,诗中既有对酒的享受,也有对人生病痛的深思,形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反映了唐代文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酒对忧愁的暂时缓解与内心痛苦的无奈,表现出复杂的人生感悟。通过饮酒与楚歌的结合,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困境的反思。
韩偓是哪一代的诗人?
“淋漓满襟袖”中“淋漓”是形容什么的?
诗中“楚狂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月夜忆舍弟》与《答友人见寄酒》均探讨了人生中的苦闷与情感,前者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后者则是对饮酒后复杂情绪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