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8:46
王师行六月,淮海静无波。
元老前筹密,诸军捷奏多。
西风向萧瑟,北顾要谁何。
闻说收兵后,讴吟杂雅歌。
这首诗描绘了军队在六月的淮海地区行军的情景,水面平静,没有波澜。在老将领面前,军队的战斗计划十分周密,捷报频传。西风吹来,令人感到凄凉,向北望去,心中不禁思索:究竟应该依赖谁呢?听说在收兵之后,士兵们开始吟唱杂曲与雅歌。
在这首诗中,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涉及的“王师”、“捷奏”等表达出历史上对战争的关注与反思,尤其是在宋代,面对外敌入侵,士兵和将领的士气与忠诚变得尤为重要。
张孝祥(生卒年不详),字子皎,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因其词作优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有金、辽等敌国入侵,内有权臣干政。诗中反映了战时的紧张气氛与士兵的心理状态,表现出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思索。
《和王景文 其三》描绘了南宋时期战乱下的军旅生活,短短四联,言简意赅,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诗的开头“王师行六月,淮海静无波”,通过描写六月的淮海,营造出一种宁静又紧张的氛围,暗示着战争的隐患。接着“元老前筹密,诸军捷奏多”,表现出军队的严密筹划与捷报频传,传达出对胜利的期待与信心。
然而,诗中“西风向萧瑟,北顾要谁何”一句则转向了思索与忧虑,西风的萧瑟象征着战争带来的凉意,令人不禁反思在这动荡的时代,究竟应依靠谁来获得安定与和平。这种情感反映了士兵们在战斗中的迷茫与不安,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
最后“闻说收兵后,讴吟杂雅歌”,则是对未来的展望与希望,若能收兵,士兵们将能重归平静的生活,唱起优美的歌曲,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以紧张的情绪切入,最终以希望的音调收尾,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深思。
整首诗以战乱为背景,表现了对胜利的期待、对未来的忧虑与对和平的渴望,展现了战士们在动荡年代中的复杂情感。
“王师行六月”中的“王师”指的是:
A. 农民
B. 诗人
C. 朝廷军队
D. 商人
诗中提到的“西风向萧瑟”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伤感
C. 愤怒
D. 骄傲
诗的最后一句“讴吟杂雅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C. 对敌人的仇恨
D. 对财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