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同地歌

《同地歌》

时间: 2025-05-07 17:04:34

诗句

堂前种黄葵,百结种葵畔。

同地不同心,徒令永相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04:34

同地歌

作者: 徐照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堂前种黄葵,百结种葵畔。
同地不同心,徒令永相见。

白话文翻译:

在堂前种着黄葵,百结种在葵的旁边。
同样的地方却没有相同的心情,只是徒然让我们永远相见。

注释:

  • 黄葵: 一种植物,花色鲜艳,常在院前种植。
  • 百结: 可能指一种植物,或用以形容多种植物相伴而生。
  • 同地不同心: 同样的地方,却心意不合。
  • 徒令: 徒然,使得。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隔阂,尽管身处同一环境,但心灵的距离却让人无法真正相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擅长词作,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及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个人遭遇情感困境时,可能是对某段关系的不满或失落。

诗歌鉴赏:

《同地歌》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诗中通过对“黄葵”和“百结”的描绘,表达了在同一个空间中,人与人之间却有着难以逾越的心灵距离。堂前的黄葵象征着表面的和谐与美好,而“同地不同心”则揭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关系的无奈,也流露出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诗的最后一句“徒令永相见”更是点明了即使相见,也无法真正理解彼此的心意。这种对比和反差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情感的张力,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 第一句: “堂前种黄葵”,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场景,给人一种生活的美好感受。
  • 第二句: “百结种葵畔”,进一步丰富了场景,同时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伴与依存。
  • 第三句: “同地不同心”是全诗的核心,直指人际关系中的隔阂,点明了虽身处同一处所,但心灵的距离依然存在。
  • 第四句: “徒令永相见”,表达了对这种距离的无奈与悲哀,尽管相见却无法体会彼此的真实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 “堂前”与“葵畔”,形成了优美的对仗。
  • 比喻: 黄葵与百结的种植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依赖和隔阂。
  • 反讽: 表面上相见,实际上却心灵相隔,形成强烈的反差。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际关系中情感隔阂的深刻思考,尽管在物理空间上在一起,但心灵上的距离却让彼此无法真正理解与相知,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黄葵: 象征美好、生活的希望。
  • 百结: 代表多样的情感与关系。
  • 同地不同心: 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隔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什么?

    • A. 黄葵
    • B. 玫瑰
    • C. 竹子
    • D. 柳树
  2. 诗的核心主题是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情感的孤独
    • C. 自然风光
    • D. 家庭团聚

答案:

  1. A. 黄葵
  2. B. 情感的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探讨孤独与相知的主题,但其表现手法更为豪放和浪漫,而徐照的《同地歌》则更为细腻和沉郁。两者都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性,但风格各异,给人不同的思考与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徐照集》

相关查询

初夏集饮兹园 潭州诗二首 潭州诗二首 水调歌(寿退休丞相) 退朝望终南山 【仙吕】赏花时_香径泥融燕 送羽衣之京 水西草堂 题孙君山亭 赠杨处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塞井焚舍 鸣锣喝道 啸侣 癶字旁的字 封刀挂剑 三框儿的字 沉湎酒色 双人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菲衣恶食 大行受大名 名实相称 髟字旁的字 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警告 古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