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浯溪

《题浯溪》

时间: 2025-05-04 02:13:32

诗句

知是漫郎宅,舟中闻寺钟。

小溪通正港,高石叠群峰。

绿木成春荫,荒台见古踪。

唐碑三十本,独免野苔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13:32

原文展示:

题浯溪
作者: 徐照 〔宋代〕

知是漫郎宅,舟中闻寺钟。
小溪通正港,高石叠群峰。
绿木成春荫,荒台见古踪。
唐碑三十本,独免野苔封。


白话文翻译:

这大概是漫郎的住宅,从舟中听到了寺院的钟声。
小溪流向正港,巍峨的高石层层叠叠如群峰。
绿树成荫,春意盎然,荒废的台地上还能见到古老的痕迹。
唐代的碑文有三十块,独自免于野苔的覆盖。


注释:

  • 漫郎:可能是指某位隐士或文人,具体指代不详。
  • 舟中闻寺钟:在船上听到寺院的钟声,描绘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情境。
  • 小溪通正港:小溪流向主要港口,表示地理上的联系。
  • 高石叠群峰:高耸的石头像群山一样叠加,形象生动。
  • 绿木成春荫:绿树繁茂,形成了春天的阴凉。
  • 荒台见古踪:荒废的台地上还能看到古时的痕迹。
  • 唐碑三十本:指的是唐代的碑刻,共有三十块,且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
  • 独免野苔封:这些碑文没有被野生苔藓覆盖,保持了清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往往关注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徐照游览浯溪时,受到自然风光和人文遗迹的感动,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题浯溪》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从舟中听到寺钟声引发了作者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诗的前两句通过“舟中闻寺钟”,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悠闲的生活情态。接下来的描写转向自然环境,描绘了小溪的流动、高石的巍峨以及绿树的繁茂,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的“荒台见古踪”和“唐碑三十本”,则是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在这里,古老的碑文与自然环境交融相映,体现了人类历史的延续与自然的永恒。整首诗在短短的字句中,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具有丰富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知是漫郎宅,舟中闻寺钟。”:开篇即引入场景,设定了诗人的游览环境。
  2. “小溪通正港,高石叠群峰。”:通过自然景观描绘,展现出地理特征。
  3. “绿木成春荫,荒台见古踪。”: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交融,形成对比。
  4. “唐碑三十本,独免野苔封。”:强调文化遗产的珍贵,表现出作者的敬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绿木成春荫,荒台见古踪”形成对称结构。
  • 意象:通过“寺钟”、“小溪”、“高石”等意象,传达宁静和深远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历史的交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传承的珍视,体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寺钟:象征着宁静与宗教文化。
  • 小溪:代表自然的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 高石:象征着坚硬与永恒。
  • 绿木:代表生机与希望。
  • 唐碑: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漫郎”可能指的是:
    A. 一位诗人
    B. 一位隐士
    C. 一个地方
    D. 一种植物

  2. 诗中“唐碑三十本”主要表达了:
    A. 现代文化
    B. 对历史的珍视
    C. 自然的壮丽
    D. 个人情感

  3.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历史的怀念与自然的热爱
    C. 对人生的感悟
    D.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徐照的《题浯溪》均关注自然景观,前者更强调孤独与内心的宁静,而后者则在描绘自然的同时强调历史与文化的交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查询

送萧绾之桂林(时群玉游豫章) 将之京国赠薛员外 别尹炼师 湘中别成威闍黎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沈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第 汉阳春晚 岳阳春晚 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 古镜 别狄佩(梁公玄孙,旅于南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承晏墨 比肩系踵 研精究微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卤字旁的字 案结尾的成语 包含采的词语有哪些 大肆挥霍 牛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毛羽未丰 唤做 陶菊 巨人长德 凵字底的字 奇玮 两点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