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2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21:29
石淙(太子时作)
作者: 李显 〔唐代〕
三阳本是标灵纪,
二室由来独擅名。
霞衣霞锦千般状,
云峰云岫百重生。
水炫珠光遇泉客,
岩悬石镜厌山精。
永愿乾坤符睿算,
长居膝下属欢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提到三阳(春天的象征)作为灵秀的标志,接着描绘了两座山的独特名声。霞光映照下,衣服和锦绣千姿百态;云峰和云岫则层峦叠嶂,生机勃勃。水面闪耀着珠光,吸引着泉水的访客;悬崖上的石镜则显得古朴,厌倦了山中的精灵。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永恒的期盼,希望与睿智的符号共存,长久地寄居在这美好之地,享受亲密的欢愉。
李显(656年-721年),唐代太子,后世称为李太子。其文学才华在当时颇有声望,尤其以诗词见长。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寓意深刻,情感细腻,常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石淙》创作于李显担任太子期间,正值唐朝盛世。他在位期间国势强盛,文化繁荣,给了他创作的良好环境。此时,李显不仅要承担政治责任,还热爱诗词创作,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石淙》是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抒情诗,诗中描绘的景象层次分明,意境深远,展现了李显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感悟。开篇提到“三阳”,不仅是一种季节的象征,更是生机与希望的代表,暗示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接下来,诗人通过对“霞衣霞锦”、“云峰云岫”的描写,营造出一个五彩斑斓、生机盎然的自然世界。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自然景观更加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诗中“水炫珠光”与“岩悬石镜”的描写,展现了水与石的对比,寓意着生命的多样性与独特性。水的流动与石的稳固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又反映了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最后,诗的结尾部分充满了理想与愿景,展现了对未来的向往。李显以“长居膝下属欢情”结尾,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亲情的珍视,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亲情的深刻理解与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这些意象不仅具有视觉美感,更深层次地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理解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阳本是指什么?
A. 夏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冬天
“霞衣霞锦”中的霞衣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美丽
C. 严寒
D. 斗争
诗中提到的“岩悬石镜”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A. 对山精的喜爱
B. 对山石的厌倦
C. 对水的向往
D. 对生命的热爱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亲情的冷漠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