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幸秦始皇陵

《幸秦始皇陵》

时间: 2025-07-31 14:36:00

诗句

眷言君失德,骊邑想秦馀。

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阿房久已灭,阁道遂成墟。

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4:36:00

原文展示:

幸秦始皇陵
作者: 李显 〔唐代〕

眷言君失德,骊邑想秦馀。
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阿房久已灭,阁道遂成墟。
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秦始皇的思考,感慨他失去了德行,令人怀念那已经过去的秦国。如今政事繁杂,刚刚改用篆书,愚昧的风俗甚至焚烧经典。阿房宫早已被毁,昔日的繁华如今只剩下废墟。深感厌倦东南的气候,反而让人想起鲍车的悲伤。


注释:

  • 眷言:眷念、关心。
  • 君失德:指秦始皇失去了道德准则。
  • 骊邑:骊山,秦始皇的陵墓所在地。
  • 政烦:政治事务繁杂。
  • 改篆:改用篆书,指政策的改变。
  • 愚俗:愚昧的风俗。
  • 焚书:焚烧书籍,指秦朝的焚书坑儒事件。
  • 阿房:阿房宫,秦始皇所建的豪华宫殿。
  • 阁道:指宫殿的楼阁和道路。
  • 遂成墟:最终变成了废墟。
  • 欲厌东南气:想要厌倦东南的气候。
  • 翻伤掩鲍车:鲍车,古时的悲伤象征,指的是对失去的怀念。

典故解析:

  • 焚书坑儒:指秦始皇为了加强集权,焚烧书籍,坑杀儒生的历史事件,反映了极端的政治手段和对知识的压制。
  • 阿房宫:秦始皇为显示权力而建,但最终遭到毁灭,象征着奢华与权力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显,唐代诗人,其诗歌风格多样,常常关注政治与社会现象,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政治变革与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秦始皇的回顾,表达对往昔政治理想的失落与对当下政治的无奈。


诗歌鉴赏:

李显的《幸秦始皇陵》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诗人通过“君失德”直接点出秦始皇的失道,令人回想起昔日的辉煌与失落。这一失德不仅是个人的道德缺失,更是整个政权的腐败与衰退。诗中“政烦方改篆”,反映出当时政治的混乱与无序,显示了对政治现状的不满。

接下来的“愚俗乃焚书”则是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的批判,表达了对文化的珍视与对暴政的反抗。诗人的情感逐渐深入,透过对阿房宫的毁灭,象征着权力的脆弱与辉煌背后的悲惨结局,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无情。

最后,诗人通过“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表达了对世事的厌倦与对历史的无奈,鲍车作为悲伤的象征,暗示了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感伤,形成了一种对历史的怀念与哀悼之情。整首诗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展现了李显对历史的独特视角与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眷言君失德”:表达了对一个失去道德的统治者的惋惜。
    2. “骊邑想秦馀”:对秦国往昔的怀念,强调了统治者的失道。
    3. “政烦方改篆”:政治事务的繁杂与混乱。
    4. “愚俗乃焚书”:反映了文化的压制与愚昧的风俗。
    5. “阿房久已灭”:阿房宫的毁灭象征着权力的衰退。
    6. “阁道遂成墟”:繁华的宫殿如今已成为废墟。
    7. “欲厌东南气”:表达对现状的厌倦与反思。
    8. “翻伤掩鲍车”:对失去的怀念与悲伤。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愚俗乃焚书,阿房久已灭”,形成整齐的对比。
    • 象征:阿房宫象征权力的繁华与毁灭,鲍车象征悲伤与怀念。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政治腐败、文化压制的批判与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展现了一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骊邑:象征着秦国的辉煌与历史的沉重。
  • 焚书:象征着知识的压制与文化的毁灭。
  • 阿房宫:象征着权力的奢华与最终的毁灭。
  • 鲍车:象征着对失去的惋惜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显的《幸秦始皇陵》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秦始皇的崇拜
    • B) 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政治的批判
    • C) 对东南气候的赞美
    • D) 对文化的宣扬
  2. “愚俗乃焚书”中“焚书”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 A) 曹操焚书
    • B) 秦始皇焚书坑儒
    • C) 唐代焚书
    • D) 汉代焚书
  3. “欲厌东南气”的意思是什么?

    • A) 对东南气候的厌烦
    • B) 对东南的怀念
    • C) 对东南的赞美
    • D) 对东南的关注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反映对历史的感慨,但更侧重于豪放与饮酒的精神。
  • 杜甫《登高》: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感基调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显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四明山诗。鹿亭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 桃花坞 奉和袭美初冬章上人院 奉和袭美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次韵 杂曲歌辞。鸣雁行 乐府杂咏六首 花成子 奉和谏议酬先辈霜菊 古意 秋思三首 其三 立春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卜字旁的字 就职视事 走之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虫沙猿鹤 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示怀 立刀旁的字 包含澄的词语有哪些 赞扬 包含蔽的词语有哪些 俸钱 龝字旁的字 一人向隅,一堂不欢 监貌辨色 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近水楼台先得月 鬼哭粟飞 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没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