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2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7:23
晚眺
作者: 黄中 〔清代〕
苍茫来暮景,寂历见春山。
细细花频落,深深草自闲。
微风生远道,孤月到重关。
牧笛横归径,渔歌应水潺。
在苍茫的暮色中,远处的春山显得格外寂静。细小的花瓣频频落下,深深的草丛显得悠然自得。微风从远方吹来,孤独的明月升到重峦之上。牧人的笛声飘荡在归途上,渔夫的歌声伴随着潺潺流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黄中,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
创作背景:
《晚眺》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可能是在一个宁静的黄昏时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晚眺》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作,诗中展现了一个黄昏时分的田园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宁静的氛围。诗的开头“苍茫来暮景”便勾勒出夕阳西下时分,天边的朦胧与静谧。接着“寂历见春山”,在寂静的环境中,春山的轮廓愈加清晰,体现了诗人观察细致入微的能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细细花频落,深深草自闲”一句,展现了春花的娇美和草地的宁静,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轮回与安详。微风轻拂,使得远道的景色更加柔和,而“孤月到重关”则将视野拓展至更远的地方,孤月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
最后两句“牧笛横归径,渔歌应水潺”则描绘了归家的牧人和渔夫,音乐与水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和谐画面。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令人沉醉于其优美的意境之中。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孤月到重关”中的“孤月”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使得意象更加生动;“微风生远道”则通过“生”字形象化了风的流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时间是哪个时段?
A. 清晨
B. 正午
C. 黄昏
D. 午夜
“细细花频落”中“频落”的意思是?
A. 偶尔落下
B. 不断落下
C. 一次性落下
D. 并不落下
诗中提到的“孤月”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热闹
C. 孤独
D. 生活的烦恼
参考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黄中的《晚眺》更加侧重于表现黄昏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通过对山水的描写,更多地展现了个人的孤独与思考。两首诗在意境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唐诗宋词中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