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0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07:48
气和玉烛,睿化著鸿明。
缇管一阳生。
郊禋盛礼燔柴毕,
旋轸凤凰城。
森罗仪卫振华缨。
载路溢欢声。
皇图大业超前古,
垂象泰阶平。
和声岁时丰衍,
九土乐升平。
睹环海澄清。
道高尧舜垂衣治,
日月并文明。
嘉禾甘露登歌荐,
云物焕祥经。
兢兢惕惕持谦德,
未许禅云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景象。诗中说,气氛如同玉烛般温和,明智的统治者带来了光明。仪式上,阳光普照,祭祀活动也已完成,旋转的车轮驶向凤凰城,庄重的仪仗队振动着华丽的缨带,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帝国的伟业超越了古代,象征着太平盛世。和谐的声音使得岁月丰盈,九州大地欢欣鼓舞。环海澄清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贤明的统治者如尧舜般治理国家,日月同辉,文明繁荣。丰收的禾苗和甘露被歌颂,云彩和万物焕发祥和的气象。诗人谦虚谨慎,恪守德行,不许放纵的态度。
和岘,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词创作为主。他的作品多描绘盛世景象,体现了对国家繁荣的期望。
此诗作于开宝元年,正值宋朝初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民众安居乐业,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社会和谐、国家昌盛的祝愿。
《导引》一诗,以其浓厚的仪式感和对和谐社会的描绘,展现了宋代人对于理想国家的追求。诗的开头以“气和玉烛”设定了一个温暖、光明的基调,表现出一种祥和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对祭祀活动的细致描写,刻画出一幅盛典场景,展示了国家的繁荣和礼仪之美。
诗中的“皇图大业超前古,垂象泰阶平”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展望,表现出对历代先贤的敬仰和对理想治理的追求。这里不禁让人联想到尧舜之治的理想境界,诗人通过对古代贤明统治者的赞美,表达了对当代统治者的期望。
“和声岁时丰衍,九土乐升平”的句子则传递出一种丰收的喜悦和安居乐业的幸福。诗人通过对丰收的描绘,传达出对国家富强、民众幸福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心中那份浓厚的家国情怀。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积极向上,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谐的渴望。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象的描绘,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这首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开篇的“气和玉烛”与“睿化著鸿明”形成鲜明对比,既描绘出和谐的气氛,又突出统治者的智慧。整首诗的结构严谨,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在艺术创作上的精湛技艺。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繁荣、社会和谐的美好向往,诗人通过对理想社会的描绘,表达了对治国理政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好,还蕴含了对社会和谐与丰盈生活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气和玉烛”比喻什么?
A. 暴风雨
B. 和谐与光明
C. 阴暗与悲伤
D. 战争与混乱
“皇图大业超前古”体现了什么?
A. 对古代的怀念
B. 对现代的自信
C. 对未来的恐惧
D. 对历史的否定
诗人强调“兢兢惕惕持谦德”是为了什么?
A. 提高个人地位
B. 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C. 鼓励个人放纵
D. 表达对权力的渴望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国家的繁荣与理想,但杜甫更侧重于个人的悲苦与国家的动荡,而和岘则展现出一种理想化的和谐社会画面,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