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夜雨

《秋夜雨》

时间: 2025-05-01 03:26:03

诗句

井梧淅沥鸣,榴枕寥萧冷。

万籁此阒寂,雨滴清秋静。

啼螀怨寒丛,月槛收残影。

吟馀玳瑁筵,梦入虚无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6:03

原文展示:

井梧淅沥鸣,榴枕寥萧冷。万籁此阒寂,雨滴清秋静。啼螀怨寒丛,月槛收残影。吟馀玳瑁筵,梦入虚无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雨景。雨声轻轻地敲打着井边的梧桐树,榴花旁的枕头也显得冷清寂寞。四周一片寂静,只有雨滴在秋夜中轻轻落下。虫鸣在寒冷的丛林中显得怨恨,月光下的栏杆收起了残影。吟唱过后,玳瑁制成的筵席上,梦境进入了一片虚无的境地。

注释:

  • 淅沥鸣:形容雨声细微而清脆。
  • 榴枕:指石榴花的枕头,意指环境的冷清。
  • 万籁:指一切声音,此处形容四周的寂静。
  • 啼螀:指蟋蟀的鸣叫。
  • 玳瑁筵:古代用玳瑁制成的筵席,象征奢华和梦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1711-1799),即乾隆皇帝,是清代的第四位皇帝。他不仅是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文采斐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乾隆年间的秋季,诗人在雨夜中感受到孤独与清冷,反映了他在政务繁忙之余的内心独白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秋夜雨》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意境展现了秋雨夜的静谧与孤独。诗的开头,以“井梧淅沥鸣”引入,细腻的雨声与梧桐树的相互映衬,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接着,诗人以“榴枕寥萧冷”形容环境的冷清,暗示着内心的孤独。诗中“万籁此阒寂”一句,将寂静的氛围推向极致,似乎所有的声音都被雨声吞没。紧接着,虫鸣声带有怨恨,传达出对寒冷的无奈与惆怅。

在“月槛收残影”中,诗人用“月槛”给人以清冷的意象,月光映射出的影子似乎也变得不再鲜明,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消逝。最后,诗句“吟馀玳瑁筵,梦入虚无境”则将人从现实带入梦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又隐含着一种无奈与虚无感。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给人以深思与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井梧淅沥鸣:描写雨声如细语般轻轻敲打梧桐。
  2. 榴枕寥萧冷:榴花旁的枕头显得孤单冷清,暗示孤独。
  3. 万籁此阒寂:四周静谧,无声无息,雨声成为唯一的声音。
  4. 雨滴清秋静:雨水在秋夜中落下,增添了宁静的气氛。
  5. 啼螀怨寒丛:蟋蟀的鸣叫中透出对寒冷的怨恨。
  6. 月槛收残影:月光下的影子变得模糊,象征失去。
  7. 吟馀玳瑁筵:吟唱后,象征奢华的筵席似乎已无所归。
  8. 梦入虚无境:梦境进入空灵的境界,展现对现实的逃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声比作细语,增强诗的感性。
  • 拟人:虫鸣被赋予怨恨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色彩。
  • 对仗:如“啼螀怨寒丛,月槛收残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细致的描写传达了秋夜雨中的孤独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情感。

意象分析:

  • 雨声:象征孤独与沉思。
  • 榴花:代表美好而又脆弱的事物。
  • 月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梦境:象征理想与逃避现实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籁此阒寂”意指什么? A. 一切声音都消失了
    B. 只有雨声在响
    C. 夜晚的虫鸣声
    答案:A

  2. “啼螀怨寒丛”中的“怨”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无奈
    C. 愤怒
    答案:B

  3. 诗中“梦入虚无境”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现实的满足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秋夜雨》和《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以夜晚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孤独与思乡的感受,但《秋夜雨》更侧重于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而《月夜忆舍弟》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论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政府生日十首 谢崇上人惠新茶 次鲁季钦安序堂韵 用李参政韵并录寄舟峰师四首 思归天台 秋思 台城杂诗七首 好事近·密密偃蜂房 保寿乐(同前) 和李提举山宫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艸字旁的字 玄字旁的字 呼啦圈 有影无踪 毋庸置疑 凶衰 分与 旡字旁的字 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邦老 一言不发 固要 矢字旁的字 包含堵的成语 九经三史 口碑载道 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