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问讯大渊痔疾

《问讯大渊痔疾》

时间: 2025-05-06 18:51:25

诗句

秋来日日候双凫,霍地光阴迫岁除。

古有客过雄寂寞,今无人问白何如。

苏先自说饥餐面,蒙叟曾嗤舐得车。

纵使村翁穷到骨,岂无薄醴与枯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51:25

原文展示:

问讯大渊痔疾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秋来日日候双凫,霍地光阴迫岁除。
古有客过雄寂寞,今无人问白何如。
苏先自说饥餐面,蒙叟曾嗤舐得车。
纵使村翁穷到骨,岂无薄醴与枯鱼。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了,日复一日等待着候鸟的到来,光阴飞逝,岁末将至。古时候有客人经过这里,虽然寂寞,但总有人来访;如今却无人问津,真让人感到无奈。苏东坡自言自语,说他饥饿得只能够吃面条,蒙叟曾经嘲笑过他舔着车子。即便是村里的老翁穷得快要骨头都露出来,难道就没有一点儿酒和干鱼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双凫:指的是成双成对的野鸭,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霍地:迅速地、突然地。
  • 岁除:指的是岁末,旧年结束的时刻。
  • 古有客过:古代曾经有客人途经此地。
  • 苏先:指的是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著名的词人、诗人。
  • 蒙叟:指的是蒙叟,指的是一位老人,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人物。
  • 薄醴:指的是稀薄的酒。
  • 枯鱼:干鱼,象征着贫穷的生活。

典故解析:

  • 苏先自说:提到苏东坡,说明他的遭遇与自己的境遇相似,表达了一种对生活困境的反思。
  • 蒙叟曾嗤:可能是指对生活抱有不满的老者,借此表达对生活不易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贞甫,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清新,常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情世态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天,正值岁末,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个人的孤寂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情冷漠的感慨。

诗歌鉴赏:

《问讯大渊痔疾》一诗通过秋天的景象与个人的感受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慨。全诗以秋日的候鸟为引子,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感受。首句“秋来日日候双凫”将读者引入一个静谧的秋天场景,候鸟的到来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延续。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流露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今无人问白何如”直白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体现出一种对人际关系的失落与渴望。

“苏先自说饥餐面,蒙叟曾嗤舐得车”两句则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遭遇,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苏东坡的自我调侃展现了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自嘲,而蒙叟的嘲笑则传达了对生活不易的无情揭示。最后一句“纵使村翁穷到骨,岂无薄醴与枯鱼”更是将诗歌推向了高潮,表现出即使再贫穷,也总有些微的生活乐趣与希望。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有力,情感深邃,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来日日候双凫:描绘秋天的日常,暗示时间的流逝。
  • 霍地光阴迫岁除:时间突然加快,岁末临近,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古有客过雄寂寞:提到曾经有客人来访,表现古今的对比。
  • 今无人问白何如:如今的孤独与无奈,感受到人情的冷漠。
  • 苏先自说饥餐面:引用苏东坡的自述,表现出生活的困窘。
  • 蒙叟曾嗤舐得车:描绘蒙叟的嘲笑,反映出生活的无情。
  • 纵使村翁穷到骨:即便再贫穷,也有生活的希望。
  • 岂无薄醴与枯鱼:生活中总会有微薄的乐趣。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的对比,表现出时代的变迁。
  • 引用:引用历史人物,增加了诗歌的厚度。
  • 比喻:通过“枯鱼”与“薄醴”象征生活的悲苦与微薄的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表达了对人情冷漠的失落感,对生命的珍惜与反思,展现了即使在困境中仍要寻找生活乐趣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凫:象征着秋天和生命的延续,带有温暖的情感。
  • 岁除:代表时间的流逝,给予人们一种紧迫感。
  • 饥餐面:暗示生活的困窘与自嘲。
  • 薄醴与枯鱼:象征贫穷但仍存在的生活乐趣,带有希望的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苏先”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东坡
    • D. 白居易
  2. “秋来日日候双凫”中的“双凫”象征着什么?

    • A. 孤独
    • B. 和谐
    • C. 生命的延续
    • D. 贫穷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人情冷漠的失落感
    • C. 对历史的怀念
    • D. 对诗歌的赞美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同样表达孤独与困境的《春望》,杜甫通过春天的景象与国破家亡的悲惨对比,展现了更为深沉的社会忧虑。
  • 对比白居易的《琵琶行》,两者都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冷漠,但白居易更强调音乐与情感的共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名篇解读》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白胡桃 詶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嘲鲁儒 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秋思二首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鲁东门观刈蒲 古风其二十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品头题足 陵山 走之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贝字旁的字 错综变化 鳏寡孤茕 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恲恲 案吏 包含挟的成语 砥名励节 包含黼的词语有哪些 彑字旁的字 星移电掣 包含玉的成语 厖然 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