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十和

《十和》

时间: 2025-05-02 17:13:08

诗句

盛德能容人有技,忮心尤忌士知名。

训狐声厉憎韩子,鹦鹉才高累祢平。

斑特隐君几负局,塞鸿奴辈不烦坑。

客来林下温前话,尚得山翁掩耳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13:08

原文展示:

盛德能容人有技,忮心尤忌士知名。
训狐声厉憎韩子,鹦鹉才高累祢平。
斑特隐君几负局,塞鸿奴辈不烦坑。
客来林下温前话,尚得山翁掩耳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宽容与嫉妒的思想。拥有卓越品德的人能够容忍他人的才能,而那些心怀嫉妒的人却害怕别人出名。即使是训斥狐狸的声音,依旧厌恶韩子;而聪明的鹦鹉却因才华而困扰了祢平。斑特隐君几乎被局势所困,塞鸿奴等人则不必再被埋没。客人来到林下,与我温和地交谈,连山中的老翁都忍不住掩耳惊叹。

注释:

  • 盛德: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 忮心:心怀嫉妒。
  • 士知名:指有才学的人取得声望。
  • 训狐声厉:指以严厉的言辞训斥狐狸,暗指训斥有才之人。
  • 鹦鹉:此处比喻聪明而有才华的人。
  • 斑特隐君:可能指某位名士。
  • 塞鸿奴辈:指那些没有声望的人。
  • 温前话:温和地交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世昌,号白云,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以诗词闻名,尤其擅长古体诗。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该诗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当时士人群体的关注与思考,尤其是对嫉妒和宽容之间关系的探讨。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十和》是一首充满智慧的诗,探讨了人性中的嫉妒与宽容。诗中通过对比盛德与忮心的态度,揭示了人在面对他人才能时的复杂情感。盛德者,具备包容心,能够欣赏他人的才华,而忮心者则因嫉妒而心生厌恶。诗中提到的“训狐声厉憎韩子”,更是形象地描绘了社会中对有才之人的误解与排斥。

诗人在描写这些情感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鹦鹉才高累祢平”,寓意聪明才智也可能成为负担,反映了才华与压力的辩证关系。诗的后两句则转向一种更为轻松的氛围,通过“客来林下温前话”描绘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表明在宽容的环境中,交流与理解是可能的。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刘克庄深刻的社会观察能力,还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传达出一种对和谐社会的美好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盛德能容人有技:品德高尚的人能够包容他人的才能。
  2. 忮心尤忌士知名:心怀嫉妒的人尤其忌惮那些有声望的士人。
  3. 训狐声厉憎韩子:即使是严厉训斥狐狸的人,也会对有才华的韩子心生厌恶。
  4. 鹦鹉才高累祢平:聪明的鹦鹉因才华而给祢平带来困扰。
  5. 斑特隐君几负局:斑特隐君几乎被局势所困扰。
  6. 塞鸿奴辈不烦坑:塞鸿奴等人则不再被埋没。
  7. 客来林下温前话:客人来到林下,和我温和交谈。
  8. 尚得山翁掩耳惊:连山中的老翁都忍不住掩耳惊叹。

修辞手法

  • 使用比喻,如“鹦鹉才高”,将聪明才智比作鹦鹉,增强了形象感。
  • 对比修辞,展示了盛德与忮心的对立,突显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性中的嫉妒与宽容,表达了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盛德:象征高尚的人格。
  • 忮心:代表嫉妒与狭隘。
  • 鹦鹉:象征聪明与才华。
  • 客人:象征友好与和谐的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忮心”指的是什么?

    • A. 高尚的品德
    • B. 心怀嫉妒
    • C. 无知的行为
    • D. 和谐的关系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庄的《十和》更侧重于对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深入探讨,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了个人情感和豪情壮志。两者虽风格迥异,但均展现了对人性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刘克庄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置酒 浪淘沙近 王勃故事 小重山 阮郎归 蓦山溪 鸳鸯 竹间见梅 鸳鸯 夜归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鸡素 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按部就队 而字旁的字 包含瘖的词语有哪些 回霜收电 目逆而送 天火 垂涎欲滴 干字旁的字 溪舂 長字旁的字 义子 异口同声 包含柞的词语有哪些 小字头的字 包含汇的词语有哪些 不夺农时 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