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4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46:20
诸生绝粮偶作二首示勉夫 其二
作者: 葛胜仲 〔宋代〕
饥肠愁坐耳无闻,
放饭先疑甑拾尘。
闻说食功非食志,
政宜忧道不忧贫。
佐饔但有思尝者,
执爨初无欲凊人。
好向计台勤自列,
文移见却已频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饥饿的困境中思考生活和理想的心情。诗中讲述了因为饥饿而愁苦,无心听闻周围的声音,连放饭时都怀疑锅里是否有尘埃。听说食物的作用不在于吃,而在于志向,应该关心的是道德和理想,而不是贫困。为他人做饭的人,真正想尝试的人少之又少,刚开始做饭的人也没有打算要让别人来清洗。作者希望能够在自己的事业上认真努力,多做一些学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屡屡遭遇挫折。
作者介绍:葛胜仲,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诗词见长,尤其在描写生活困境和哲理思考方面有独到见解。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象及个人的生活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生活困顿时期,表达了他在困境中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贫困与理想的矛盾,鼓励人们在逆境中坚持理想。
这首诗以饥饿为背景,表达了在困境中人们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两句通过“饥肠愁坐耳无闻”展现了作者身处逆境的无奈与沉闷,接下来的“放饭先疑甑拾尘”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生活中琐事的疑虑,反映出生活的艰辛。接下来的几句则引导出更深层的思考,指出食物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填饱肚子,更在于一个人的志向和内心的追求。作者认为,真正值得关注的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道德与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与反讽的手法,如“政宜忧道不忧贫”,强调了内心的追求与外在的贫困之间的关系。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好向计台勤自列”,则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即便在艰难的处境中仍然追求知识与进步,这种精神颇具鼓舞人心的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在社会困境中对志向与理想的追求,强调内心的坚定与努力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不因物质的匮乏而放弃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饥肠愁坐耳无闻”,这句话的意思是?
诗中强调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