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9:26
子骞曾此宴峰头,风御虹桥是胜游。
天际吹笙攀白鹤,关前望气失青牛。
千秋福地仙灵蜕,九曲真源太乙舟。
司马一家言已就,可能无意向丹丘。
子骞曾在这峰顶欢宴,乘风而行,跨越虹桥,这真是一次美好的游玩。
天边吹响的笙声,仿佛在攀登白鹤;在关前遥望,气象变幻,青牛也似乎失去了踪影。
千秋的福地,仙灵在此蜕变,九曲的真源,是太乙的舟船。
司马迁的学说已经成就,或许他并不在意丹丘的方向。
刘克治(约1560-约1640),明代诗人,字士元,号心斋,江苏人。他的诗风兼具古典的优雅和现代的气息,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本诗写于明代,正值文人对理想和自然的追求日益显著的时期。作者在武夷山游览,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整首诗描绘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并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的崇敬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开篇提到的“子骞”即指屈原,表现出诗人对古代文化的追溯和敬重。接着“风御虹桥”,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由感,仿佛诗人也在与白鹤一起飞升,追寻更高的境界。
往后,诗中提到的“千秋福地”,暗示了武夷山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圣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灵气。同时,“九曲真源”点出道教思想,表明诗人希望通过自然景观与精神的结合,达到内心的平和与真实。
最后提及“司马一家”,点明历史的重要性,强调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虽然可能对世俗的成就无意,但仍渴望追寻一种超然的存在。这首诗不仅在描绘自然美景上取得了成功,更在情感的深度与历史的厚重感上做到了极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武夷山的美景,表达了对理想和文化的追求,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子骞”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九曲真源”与哪个文化有关?
诗中“青牛”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