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5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57:37
堂后檐前小石山,一峰瘦削四峰撵。
忽腾绝壁三千丈,飞下清泉六月寒。
乃是家僮聊戏事,倒倾古井作惊湍。
老夫畏热年来甚,更借跳珠裂玉看。
在堂后檐前有一座小石山,一座瘦削的山峰被四座山峰围绕。
忽然从绝壁上腾起三千丈高的山崖,清泉飞流而下,六月的寒气扑面而来。
原来是家里的小童在玩耍,把古井的水倒出来,制造出惊人的水流。
我这位老者因怕热,年复一年感到特别难受,索性借着水珠跳跃、晶莹剔透的景象来消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孟弢,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怀,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乡村生活。其诗清新自然,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酷暑之时,诗人通过观察身边的小童汲水玩耍,感受到清泉带来的清凉和乐趣,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小童的无忧无虑,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酷暑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酷暑时节的自然场景和生活情趣。开头两句以小石山为背景,引出清泉的飞流而下,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诗中的“飞下清泉六月寒”生动地表现了酷热夏季中清泉带来的凉意,通过对比渲染出夏日的炎热与泉水的清凉,给读者带来一种视觉与感官的双重享受。
接下来的两句则将诗人自身的感受融入其中,展现了老夫对酷暑的畏惧与无奈,以及通过小童玩水所产生的乐趣来消解炎热的情绪。最后一句“更借跳珠裂玉看”意象丰富,既有水珠跳动的动感,又有宝玉的晶莹剔透,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中流露出诗人的幽默与生活态度,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乐观的一面,体现了宋代诗人的生活哲学和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酷暑的无奈和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小石山的特点是什么?
清泉的出现给诗人带来了什么感受?
“老夫畏热年来甚”中“畏热”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