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圩丁词十解

《圩丁词十解》

时间: 2025-05-02 11:09:35

诗句

圩田元是一平湖,凭伏儿郎筑作圩。

万雉长城倩谁守,两堤杨柳当防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9:35

原文展示

圩田元是一平湖,
凭伏儿郎筑作圩。
万雉长城倩谁守,
两堤杨柳当防夫。

白话文翻译

这片圩田本是一片平湖,
靠着年轻人筑起了围堤。
无数的鸟儿像长城一样,谁来守护?
两岸的杨柳像防线一样守卫着。

注释

  • 圩田:指的是用围堤围起来的田地,防止水淹。
  • 凭伏:倚靠、依托。
  • 儿郎:指年轻人。
  • 万雉:形容众多的鸟,象征繁多。
  • 长城:比喻防线,暗含防守之意。
  • 杨柳:象征生命力和柔韧性,同时也有防护的作用。

典故解析

“万雉长城”中的“长城”常用来比喻坚固的防线或屏障。在古代,长城是防御外敌的重要设施,这里隐喻着防护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圩丁词十解》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水灾频发的年代,诗人通过描绘圩田的景象,反映了农民辛勤劳作和对自然环境的应对。

诗歌鉴赏

《圩丁词十解》通过描写圩田的景象,表现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勇敢与坚韧。诗中“圩田元是一平湖”开篇即指出了圩田的基本状况,接着描述了年轻人们在水边筑堤的情景,体现了他们的勤劳与责任感。诗的后半部分通过“万雉长城”的比喻,传达了对安全的渴望和对守护的思考,突显了社会对农业和防洪的重视。整体而言,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面对自然威胁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圩田元是一平湖:描述了原本的圩田是一片平静的湖面,暗示自然的宁静。
  2. 凭伏儿郎筑作圩:年轻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筑起围堤,以抵御洪水。
  3. 万雉长城倩谁守:比喻众多的鸟类如同长城,问谁来保护这些美丽的景象。
  4. 两堤杨柳当防夫:杨柳在两岸生长,既是自然的装点,又是防护的一部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类比作长城,通过形象的比喻增强了防守的意象。
  • 对仗:前后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反映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坚韧不拔与勇敢,同时也传达了对安全和防护的深切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圩田: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适应。
  • 儿郎:代表着年轻的力量与希望。
  • 长城:象征防护与安全。
  • 杨柳:象征生命力与柔韧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圩田”是指什么?

    • A. 一片平原
    • B. 一片被围起来的田地
    • C. 一片湖泊
    • D. 一座城市
  2. 诗中的“万雉长城”比喻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众多的鸟类
    • C. 防守的力量
    • D. 青翠的树林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杨万里的《圩丁词十解》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但前者更注重豪放和奔放的情感,而后者则表现出对农民辛勤耕作的赞美。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辑注》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湘月 其七 湘月 其六 湘月 其五 湘月 其四 湘月 其三 湘月 其二 湘月 其一 湘月 湘月 湘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宣坛 包含戎的词语有哪些 炊臼之痛 花明柳暗 披头跣足 罪不容诛 豕字旁的字 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葱蔚洇润 走字旁的字 兔罟 台省 糸字旁的字 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十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人儿 落花无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