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登汉州城楼

《登汉州城楼》

时间: 2025-05-04 02:06:20

诗句

雨余秋色拂孤城,远目凝时万象清。

叠翠北来千嶂尽,漫流东去一江平。

从军固有荆州乐,怀古能无岘首情。

欲下阑干一回首,乌归帆没戍烟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6:20

原文展示:

雨余秋色拂孤城,
远目凝时万象清。
叠翠北来千嶂尽,
漫流东去一江平。
从军固有荆州乐,
怀古能无岘首情。
欲下阑干一回首,
乌归帆没戍烟明。

白话文翻译:

在雨后,秋天的色彩轻拂着孤独的城池,远望时,眼前的景象清晰明朗。北来的重重青山尽收眼底,东去的江水平缓流淌。作为军人,固然有荆州的快乐,然而怀古的情怀又怎能没有岘山的思念呢?我想要下到栏杆边再回首一看,看到那只归来的乌鸦帆船消失在戍楼的烟雾中。

注释:

  • 雨余:雨后,指雨水刚刚停歇。
  • 秋色:秋天的色彩,形容秋天的景象。
  • 孤城:指孤零零的城池。
  • 远目凝时:远望时,眼前的景象清晰。
  • 叠翠:重叠的青山,形容山的青翠。
  • 荆州乐:指在荆州的快乐,可能与军旅生活相关。
  • 岘首情:对岘山的怀念之情。
  • 阑干:栏杆,指城楼的栏杆。
  • 乌归帆:归来的乌鸦帆船,象征归乡的孤独感。

典故解析:

  • 荆州:古代一个重要的军事和交通中心,历史上与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相关。提到荆州,往往引发对豪杰和战争的思考。
  • 岘山:位于汉阳,因其美丽的山景而著称,与历史和情感的联结密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唐代诗人,生于公元八世纪,活跃于中唐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情感细腻,风格清新。吴融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登汉州城楼》创作于吴融的军旅生涯中,正值唐代盛世时期,诗人登高望远,感慨自然与历史的交融,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伤感。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雨后秋天的景致,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开篇的“雨余秋色拂孤城”,给人一种清新而独特的感觉,描绘了秋天的气候和孤城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远望千山万水,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与赞美,“叠翠北来千嶂尽,漫流东去一江平”,突出了山水的壮丽和流动的江水,形成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情感的抒发,从军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但怀古的情怀又让人心生惆怅。诗人对岘山的思念不仅是对自然的向往,也是对历史的追溯。最后两句,欲下阑干的回首,表现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过往的追忆,乌归帆的意象更是加深了这种情感的沉重与孤独。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感慨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余秋色拂孤城:描绘了雨后秋天的清新气息,孤城的寂寞感。
  2. 远目凝时万象清:远望时,眼前的景象清晰,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3. 叠翠北来千嶂尽:北方的青山重叠,展现了壮美的自然景观。
  4. 漫流东去一江平:平静的江水缓缓流向东方,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5. 从军固有荆州乐:提到军人的生活乐趣,带有一种自我安慰的情绪。
  6. 怀古能无岘首情: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岘山的思念使人感伤。
  7. 欲下阑干一回首:想要下到栏杆边,回首往事,情感更为浓烈。
  8. 乌归帆没戍烟明:暗示归家之路的孤独与无奈,帆船消失在烟雾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叠翠北来千嶂尽,漫流东去一江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事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色: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孤城:代表孤独与寂寞,暗示诗人内心的情感。
  • 青山:象征着坚韧和永恒,展示自然的壮丽。
  • 江水:流动的象征,映射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化。
  • 乌归帆:归乡的渴望,表现情感的孤独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城”主要表现什么情感?

    • A. 自由
    • B. 孤独
    • C. 快乐
  2. “叠翠北来千嶂尽”中“叠翠”指的是:

    • A. 绿色的植物
    • B. 重重的青山
    • C. 清澈的河流
  3. 诗人提到的“荆州乐”是指:

    • A. 军旅生活的乐趣
    • B. 自然的美好
    • C. 个人的快乐

答案:

  1. B. 孤独
  2. B. 重重的青山
  3. A. 军旅生活的乐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吴融的《登汉州城楼》:通过自然与情感的结合,展现孤独的思考。
  • 杜甫的《登高》: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更多地关注社会与历史的悲剧。

两者皆通过登高望远,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但情感基调和关注点有所不同。吴融偏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展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思考。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眉僧晓岑仆未之识也持钵求施既辞以贫则愿丐 至日读庄子 和食笋二首 其二 云安下岩二首 月夜 元日二首 元日二首 寓兴 与诸友同坐梅下月雾凄清风琴泠然不类人世各 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麻痺不仁 合生 私政 幾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别有风趣 冠袍带履 礼阁 挑达 火字旁的字 至当不易 支字旁的字 圆社 卖乖弄俏 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