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3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36:05
南山松歌
作者:沈青崖 〔清代〕
南山松,百里阴翳车师东,
参天拔地如虬龙。
合抱岂止数十围,
拜爵已受千年封。
其间最老之古树,
或曾阅历汉唐平西戎。
山椒据险筑营垒,
牧夫樵采孙枝空。
金戈铁马恣蹂躏,
燎原不尽仍青葱。
茯苓蟠其根,
苍鼠游其丛。
鳞甲裹层冰,
柯条撼朔风。
王师十万征西域,
伊吾直走阳关通。
中材相度构广厦,
大材臃肿莫可攻。
剥取霜皮厚三尺,
花纹绣蚀胭脂红。
宋斤鲁削成异彩,
军城制作几筵供。
下余木屑香且艳,
清光乱沸霞光浓。
更调乳酥入穹帐,
臭味竟与团茶同。
养荣益胃滋脏腑,
服食常觉精神融。
玉华金液任君饵,
愿蹑鹿皮仇季之仙踪。
南山的松树,生长在百里阴影之中,
它们如虬龙般高耸入天。
合抱的树身何止数十围,
已经接受了千年的封赏。
其中最古老的树木,
或许曾见证汉唐时期的西戎平定。
山椒树在险要之处筑起营垒,
牧人和樵夫在这里采集树枝,空无一物。
金戈铁马在此肆意践踏,
而烧尽的原野上仍然苍翠欲滴。
茯苓缠绕在它的根部,
苍鼠在树丛中游荡。
鳞甲包裹着厚厚的冰层,
树枝在北风中摇动。
王师十万征战西域,
伊吾直通阳关。
中材用来建造宽广的房屋,
而大材则臃肿无用。
剥去霜皮厚达三尺,
花纹如绣,似胭脂红。
用宋斤和鲁刀削成的木材,
军城中制作的几张筵席。
剩下的木屑香气四溢,
清光在混沌中显得霞光浓烈。
更调乳酥入帐篷,
臭味竟与团茶相同。
滋养身体,益胃健脏,
常服此物常觉精神焕发。
让玉华金液随你享用,
愿你跟随鹿皮踏上寻仙之路。
作者介绍:沈青崖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和自然环境变化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南山松的描绘,表达了对坚韧生命力的赞美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南山松歌》通过对南山松树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顽强。诗中,南山松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诗人用“参天拔地如虬龙”形象地描绘了松树的高大与挺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诗人提到松树的古老与悠久,暗示其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体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诗中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对自然的破坏与影响,尽管“金戈铁马恣蹂躏”,但松树依然“青葱”,表现了自然的顽强生命力。诗人在描绘松树的同时,也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自然的宝贵与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对松树的细腻描写与深刻反思,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生命的赞美,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发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南山松,探讨了自然的力量与历史的沧桑,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南山松的形象在诗中比作什么?
a) 太阳
b) 虬龙
c) 江河
诗中提到的“王师”指的是哪个群体?
a) 农民
b) 皇帝
c) 军队
诗中松树生长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a) 荒凉
b) 阴翳
c) 明亮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