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2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21:17
柔远亭二首 其二
作者: 沈青崖
嘉峪分天堑,筹边陋昔人。
斯亭才结构,西旅即来宾。
庭杂乌孙坐,墀牵大宛驯。
与楼虽对峙,独喜靖胡尘。
在嘉峪关,天堑把这里分隔,昔日的边疆人们在这里筹划。
这座亭子刚刚建成,西方的旅客们便纷纷前来做客。
庭院中乌孙族人聚集,门前牵着大宛马驯服而安静。
虽然与楼阁相对而立,我独自喜悦于这里的安宁,远离了胡人的纷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沈青崖,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与改革交替的时期。其诗风多以边塞与山水为主题,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边疆问题突出,诗人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景象与人文交往,表达对和平安宁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嘉峪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象,展现了边疆的特殊魅力与历史背景。首句“嘉峪分天堑”以地图般的描写开篇,直接引入诗的主题,强调了地理上的阻隔与战略意义。同时,诗中提到的“西旅即来宾”,不仅表达了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也暗示着边疆作为交流的桥梁。乌孙族人与大宛马的出现,生动地描绘了当时边境的生活场景,增添了诗的厚度与层次。
最后两句“与楼虽对峙,独喜靖胡尘”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尽管周围环境复杂,诗人仍能在此地找到一丝安宁。这种情感的对比,深化了主题,传达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诗作在抒情与叙事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展现了沈青崖对边疆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独特的审美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边疆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展现了对和平安宁的向往,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嘉峪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战争
b) 和平交流
c) 自然风光
诗中提到的乌孙族人主要代表了什么?
a) 边疆的生活
b) 中原文化
c) 战争的敌人
诗人最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安宁生活的珍视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