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7:14
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一作陈情上韦令公)
闻道边城苦,今来到始知。
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
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
听说边城的苦难,今天来到这里才真正体会。
羞于把门下的曲子,唱给那陇头的孩子。
狡诈的敌人仍然不遵命令,烽火烟雾愁苦直逼北方。
却让我遭受严厉的惩罚,不敢再向松州求助。
薛涛(768年-832年),字映雪,号涛,唐代女诗人,生于蜀地,因其才华和美貌而闻名。她的诗歌多以清新、婉约见长,尤其擅长表达个人感情与社会现实。
此诗作于边疆战乱时期,诗人因受到贬谪前往边城,身处艰苦环境,感受到边地的困苦与战事的紧迫,情感愈加沉重。
《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是薛涛在贬谪至边疆时写的,诗中流露出对边地苦难的深切体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开头“闻道边城苦,今来到始知”,展现了她从听闻到亲身经历的强烈反差,表达出一种无奈和愤懑。接下来的“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透露了她对自己身世的自卑与羞愧,尤其是因身处边疆而感到无法再以往的身份自处,暗示着她的高洁与对命运的反思。
“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则进一步加深了战乱的紧迫感,敌军的狡猾与不守誓言,令她对国家安危倍感忧虑。最后一句“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展现出她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屈辱,似乎即使在困境中也不能向故乡诉说苦楚,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助与悲伤。
全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边疆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家国的深切关怀,颇具感染力。
闻道边城苦,今来到始知:
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
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边疆苦难的深切体会,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情思念,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中提到的“黠虏”指代什么?
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感受是?
“烽烟”在诗中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