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1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01
春日即事二首
作者: 耿湋 〔唐代〕
第一首
诗书成志业,懒慢致蹉跎。
圣代丹霄远,明时白发多。
浅谋堪自笑,穷巷忆谁过。
寂寞前山暮,归人樵采歌。
第二首
数亩东皋宅,青春独屏居。
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
强饮沽来酒,羞看读了书。
闲花开满地,惆怅复何如。
第一首
诗书是我立志的事业,但懒惰导致了我人生的蹉跎。
在这个圣明的时代,理想似乎遥不可及,而我却已白发苍苍。
我浅薄的谋略让自己忍不住笑,穷巷子里回想着曾经的过客。
在寂寞的前山黄昏,归来的路人唱着樵歌。
第二首
我在东边的几亩宅子里,独自屏居,青春已逝。
家境贫困,仆人懒惰,官职被罢,朋友也渐渐疏远。
我只能强迫自己喝酒,却羞于去读书。
闲花在地上盛开,然而惆怅又能如何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耿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人生哲理为主题,体现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日,诗人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感受到青春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
《春日即事二首》通过对春日的描绘,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诗中展现了诗人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抒发了对年华逝去的惋惜与无奈。第一首中,诗人以“诗书成志业”自勉,然而“懒慢致蹉跎”的自省则突显出他对自身懈怠的反思。诗人感叹在盛世中,理想的遥不可及与白发的增多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第二首则更加直白,描绘了诗人独居的生活,家贫、友疏的现实使他产生了深深的惆怅。尽管眼前“闲花开满地”,但内心的失落与孤独却让他无法享受这一切。整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折射出唐代文人对人生的复杂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反映出诗人在追求文化与知识的道路上所经历的懊悔与失落,真实地刻画了唐代士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自己懒惰的态度是怎样的?
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耿湋与王维的诗歌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但王维的诗更加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耿湋则更加关注内心的挣扎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