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1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11:45
雨中宿义兴寺
作者: 耿湋 〔唐代〕
遥夜宿东林,虫声阶草深。
高风初落叶,多雨未归心。
家国身犹负,星霜鬓已侵。
沧洲纵不去,何处有知音。
在宁静的夜晚,我在东林寺过夜,虫鸣声中,台阶和草丛显得更为深邃。
秋风刚刚开始落叶,而我心中因多雨而未归。
心里对家国的牵挂依然沉重,岁月的流逝让我鬓发渐白。
即使沧海桑田我也不想离去,然而何处能找到知音?
“沧洲”原指大海,后常用于比喻远离故土的地方。诗人用“沧洲”一词表达了对知音的追求及对孤独的感慨。
作者介绍:耿湋,字承宗,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擅长描写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家国、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旅途之中,他在雨夜中宿于义兴寺,内心充满了对家国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正值秋季,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雨中宿义兴寺》是一首充满孤独与思乡情感的诗作。诗人在东林寺的夜晚,借着虫鸣声和秋风落叶,表达了内心的无奈和对家国的深切思念。诗的前两句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虫声与草深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而这样的宁静却与诗人内心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家国身犹负,星霜鬓已侵”,展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个人生活的感慨。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心中对家国的思念愈加沉重。最后两句“沧洲纵不去,何处有知音”,则表达了他对知音的渴望与孤独感,纵然身处遥远的地方,但内心的情感却依然希望能找到能够理解他的朋友。
整首诗运用自然景象来反衬人心,情感深邃,既有对人生的沉思,也有对友情的期待,展现了唐诗的意境之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虫声”主要表现了什么?
“高风初落叶”中“落叶”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知音”的渴望说明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