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7:06
飞鸿响远音
作者: 李体仁 〔唐代〕
漠漠微霜夕,翩翩出渚鸿。
清声流迥野,高韵入寥空。
旧质经寒塞,残音响远风。
萦雪犹类网,避月尚疑弓。
弱羽虽能振,丹霄竟未通。
欲知多怨思,听取暮烟中。
在清冷的霜降傍晚,鸿雁轻盈地从水边飞出。
它那清脆的叫声在广阔的野外回荡,高亢的音调穿透了空旷的天际。
曾经的羽毛在寒风中依旧保持着旧日的本质,残留的声音随风飘荡,远远传去。
在雪花的缭绕中,仿佛像是被编织成网,躲避着月光的照耀,依然心存疑虑。
虽然弱小的羽翼也能够振翅高飞,但却始终无法直达那遥远的丹霄。
若想知道心中有多少惆怅与思念,不妨静静倾听那傍晚烟雾中的声响。
作者介绍: 李体仁,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见长,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其作品往往融汇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展现出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寒冷的傍晚,诗人通过描写鸿雁的飞翔与叫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思念。鸿雁作为迁徙的鸟类,象征着离别与归属,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飞鸿响远音》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诗作。诗人在寒霜的傍晚,通过鸿雁的描写,传达了孤独、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开篇的“漠漠微霜夕”勾勒出了一幅冷清的自然图景,立即引起读者的共鸣。鸿雁的飞翔与叫声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更是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映射。
诗中“清声流迥野,高韵入寥空”描绘了鸿雁清脆的叫声在广袤的野外回响,似乎在诉说着诗人的心声。接下来的“旧质经寒塞,残音响远风”,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过去的难忘。诗人在此处通过鸿雁的残音,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渴望。
后面的“弱羽虽能振,丹霄竟未通”更是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尽管鸿雁有能力振翅高飞,但始终无法抵达理想的彼岸,正如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无奈与思索。最后“欲知多怨思,听取暮烟中”则引导读者感受诗人内心的惆怅,提醒我们静心倾听内心的声音,感受那份难以言表的思念与怨恨。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由与思念的深刻理解,给人以深思和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鸿雁的描写,表达了孤独、思念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索和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飞鸿响远音》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李体仁
C. 杜甫
诗中“弱羽虽能振”指的是?
A. 鸿雁的能力
B. 诗人的心情
C. 自然的变化
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友情
B. 思念与孤独
C. 自然景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飞鸿响远音》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