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4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46:52
赠范道人
卫宗武 〔宋代〕
黄纸差符不肯留,飘然愿逐云水游。
纡朱拖紫不肯慕,甘著草衣披布素。
金珠斗量佩鸣珂,所得懽华能几何。
形气日随情欲蠹,曾不百岁同臭腐。
学仙岂必便函成仙,人世且结清净缘。
弘景宁为轩冕锢,子平未免婚嫁累。
有田有庐誓弗归,有子有女弃若遗。
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对道教修行的向往。诗中提到不愿留住形式上的符纸,愿意随意漂泊于云水之间;不羡慕华丽的衣裳,甘愿穿着简单的草衣和素布。金珠的繁华能带来多少快乐呢?人之形气随着情欲的侵蚀而消逝,难道活到百岁也逃不脱臭腐的命运?成为仙人不一定要通过函授,而在世间修结清净的缘分。弘景宁愿不被官场束缚,子平也未能免除婚嫁的烦恼。有了田地和房屋誓言不再归去,子女如同被抛弃一样。
作者介绍:卫宗武,宋代诗人,擅长表达对道教思想的理解和生活的哲学思考。其诗风清新脱俗,反映了对繁华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诗人对道教修行有深刻领悟的时期,流露出对自由和清净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俗繁华的厌倦。
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繁华与道教清净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人以“黄纸差符”开篇,立即引出对世俗的否定,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接着通过对华丽衣物的拒绝,体现出内心对物质的淡泊。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道教思想中“无为而治”的哲学理念。
中间段落提到的“金珠斗量佩鸣珂”,则是对世俗享乐的质疑,究竟这些外在的繁华能带来多少真正的快乐呢?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探讨人类的命运,指出即便活到百岁也难免臭腐,表现出对生命的无常和对修行的重视。
最后,诗人通过提到弘景和子平,强调了不同的人生选择。诗人表达了自己宁愿放弃一切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清净缘分。这种对自由和道教理想的向往,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与对道教清净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自由与真实的自我。在面对人世间的纷扰时,诗人选择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纸差符”象征什么?
诗人对于华丽衣物的态度是?
在诗中,诗人认为活到百岁会有什么结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比,两首诗均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但卫宗武更加强调道教的哲学思想,而陶渊明则更注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两者在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互为映衬,展现了古代文人对清净生活的共同追求。